山居秋暝是一首什么言律诗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时间: 2024-08-21 13:03:52

山居秋暝是一首什么言律诗的相关文章

雁门太守行是几言律诗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歌行体七言律诗"<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是诗名而不是诗题.和七绝.七律等称呼一样."歌行体七言律诗",说是"歌行体"对,加上"七言律诗"似乎不太准确.<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七言歌行体出自古乐府,首创于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

律诗有几句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

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

1.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2.<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3.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

古代斩首的五门是指那里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午门广场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正德十四年,皇帝朱厚燳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

唐诗三首是哪三首

应该是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什么叫曲度式律诗

曲度式律诗是指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新体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山居秋暝写作上突出了什么特点

<山居秋暝>这首诗突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为什么都是说午门斩首

午门斩首起源: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 如明正德十四年,皇帝朱厚照不顾国民疾苦,而又要赴江南选美女.为此群臣上谏,皇帝发怒下令廷杖舒芬.黄巩等大臣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此外明嘉靖皇帝 朱厚熜,继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