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评价史记中的袁盎

历史上对袁盎的评价:

1、司马迁: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2、司马贞:袁丝公直,亦多附会。揽辔见重,却席翳赖。晁错建策,屡陈利害。尊主卑臣,家危国泰。悲彼二子,名立身败!

3、李德裕:袁盎、汲黯,皆豪侠者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明主,岂有是名哉?

4、罗隐:汲黯袁盎,以忠谏而屡出;籍孺韩嫣,以侫幸而益重。

5、契嵩:夫谏争自古罕有得其所者,汉之善谏者袁盎、汲黯,而言事尚忤触人主所不陷其身者。

时间: 2024-08-24 22:33:02

应该如何评价史记中的袁盎的相关文章

写对史记中一个人物的评价

史记中一个人物的评价: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项羽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

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以下是关于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4.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5.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6.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7.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有封地.有爵位.能够世代继承这一类的家族就是世家,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姬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齐公姜子牙.被称为公子.公孙的就是典型的世家子弟.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而且<史记>中诸侯的传记,按着诸侯的世代编排.

史记中嬴政是吕不韦的孩子吗

史记中嬴政不是吕不韦的孩子,秦始皇赢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吕不韦则是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

史记中的大阴人是什么意思

史记中"大阴人"的意思是阴茎巨大的人:史记中的大阴人是指嫪毐,史记对"大阴人"嫪毐的记载主要是"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这句,意思是命嫪毐用他的阴茎穿在桐木车轮上,使之转动而行.嫪毐,战国末期秦国人.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始皇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受宠信,被封为长信侯,并自称是秦王的"继父".后来因事情败露,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史记中哪一篇写韩信将军的生平

史记中写韩信将军生平的是<淮阴侯列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作者司马迁.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通过三次战争树立出韩信"战必胜.攻必克"的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形象.记叙韩信将军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传记中注入了作者无限的同情和感慨.

司马迁为什么要把项羽归在史记中的本纪里

史记中的本纪本来是只有帝王才可归在其中的,但司马迁并未受到成王败寇思想的拘束,司马迁认为项羽在灭秦中有很大功劳,功劳可与刘邦相比,所以他并不因为刘邦将项羽打败而贬低他,所以他将项羽也归入了史记中的本纪里.

史记中对项羽如何评价

1.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评价: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司

史记中对刘邦的评价是什么

<史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