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许先帝以驱驰以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以的意思:以:用来,句子翻译:于是答应、应许了先帝(刘备)用来(让他)驱赶奔驰就是答应为他效力的意思。

出自《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此篇文章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时间: 2024-10-27 03:18:11

遂许先帝以驱驰以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遂许先帝以驱驰的许什么意思

是"答应"的意思.原句翻译为: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此句出自于<出师表>.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应该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古文中许是什么意思

1.动词:答应:允许.<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动词:赞同.<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3.动词:期望.<书愤>:"塞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4.名词:处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5.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核舟记>:"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6.代词:这样:这么.刘克庄<沁园春

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意思有: 1.动词:答应:允许.出处:<出师表>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动词:赞同.出处:<愚公移山>中"杂然相许". 3.动词:期望.出处:<书愤>中"塞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4.名词:处所.出处:<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5.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出处:<核舟记>中"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6.

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而忠陛下

1.报先帝知遇之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忠陛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

出师表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安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原句如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作者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

出师表的写作思路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

出师表文言文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什么样的品质

1.诸葛亮对蜀汉大业的重视与他卓越的政治思想. 2.诸葛亮十分重义气,知恩图报.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使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临危受命,到死都身系蜀汉大业. 3.他对任用人材的问题一直是相当重视与谨慎的. 4.淡泊名利,鞠躬尽瘁.

三个家和一个屋什么成语

三个家和一个屋代表的成语是"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一句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句话是描述汉末时期,主公刘备去拜访聘请诸葛亮时,不在乎身份的高低贵贱,三次拜访才得以用真诚打动诸葛亮的故事."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比喻邀请别人时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而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