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是什么意思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给它们种种名称,此即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时间: 2024-11-08 07:57:36

五蕴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佛教五蕴是指什么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佛教五蕴是什么意思

佛教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

五蕴炽盛苦是什么

五蕴炽盛苦(佛教术语)又作五盛阴苦.五取蕴苦.五阴炽盛.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所欲不得等,均属之. 五蕴即是五阴,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 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五蕴皆空的五蕴是指

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这是心和外境相蕴合,统称为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的一切有形有相的物事,和内心无相的思想在内.外境原是色,而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就有感受:有感受就会去思想,这是想:想到了就要去做,这是行:做完了得到认识,就是识:所以受想行识四个也还是色,总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种种的幻法.

五蕴中的想蕴和识蕴有何区别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其中想蕴和识蕴的区别如下: 想蕴,对境想像事物,为心之作用.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也.又谓能取像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此复分别,成六想身,应如受说. 识蕴,对境了别.识知事物,为心之本体.谓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盖识者心之异名,为了别之义,对心境而

佛教说的六毒是什么

贪.嗔.痴.慢.疑.邪见.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镇,贪与镇,是由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镇.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心经多少个字 指的是什么

1.<心经>中以玄奘法师汉译本流通最广,共260字.其译本内容约有20处与今日所见的梵文本不同.日本通行的汉译本共262字,比中国通行本多了2字,即"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中的"一切". 2.<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

十二颗佛珠代表什么

十二颗佛珠代表"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分别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行这两支属过去因缘,无明是缘,业力是因.因缘和合,遂感生现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蕴报身.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五支总为五蕴报身,即过去因缘(无明与行)所引生之现在苦果.既有此五蕴假身,则炽然起惑造业,随之又成现在因缘,将引生未来之苦果.爱.取.有属于现在因缘,生.老死属于未来苦果.十二因缘包括过去因缘(无明与行二支),现在苦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支),现在因缘(爱.取.有等三

怎么做才能保持真我

保持真我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找回成功的喜悦,找回失去的信心,找到前进动力和方向 真我,佛教语.涅盘四德之一.亦称"大我",与"妄我"相对,谓出离生死烦恼的自在之我.佛学常见词汇,真我,意思是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