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喷饭出自于哪个典故

“令人喷饭”典故出自宋朝,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全诗为:“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令人喷饭”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应用为:清朝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最令人喷饭的,那小耗子又要舞,又怕猫,躲躲藏藏,贼头贼脑,任他装出斯文样子,终失不了偷油的身分。”

时间: 2024-08-03 22:44:16

令人喷饭出自于哪个典故的相关文章

令人喷饭出自谁的诗句

"令人喷饭"出自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中,"令人喷饭"主要表示事情很荒唐,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很容记住.然而"令人喷饭"如今以成为一句网红词语.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十里红妆出自哪的典故

十里红妆出自宋朝宋高宗赵构的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1129年南宋初年(宋建炎三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亡命逃到宁绍平原一湖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幸得遇见一位浣纱村姑将他藏于水中,上覆白纱,方逃脱追杀.后来宋高宗传旨遍寻救驾村姑未果,无奈之下,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传说是真是假,难以求证,但是新娘享有乘坐花轿和出嫁巡游仪式的权利保留了下来,慢慢演变成"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

望洋兴叹出自哪部典故

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 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都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河伯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出自谁的典故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出自于明代冯梦龙所著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从心理学上来说:江山指人的表面性格,是体现出来给自己或者给别人看,给别人评价的.本性就是指内在人格,根据科学统计,本性难移,这句话也说明了中国的心理学发展还是比较早的,但没有科学化,这句话同时也包涵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堪比现代科学统计技术.

出自列子的典故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余音绕梁,高山流水,纪昌学射,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疑邻盗斧,齐人攫金.

东施效颦出自于那个典故

1.成语出处:<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2.阐明道理: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霸王别姬出自哪一典故

<楚汉春秋>和<史记>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鸿雁传书出自哪个典故

鸿雁传书出自苏武牧羊的典故.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

条条大路通罗马下一句

1.下一句是水流千里归大海 2."条条大路通罗马"原话是"AllRoadsLeadtoRome",这是一句谚语,出自<罗马典故>,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3.与汉语成语殊途同归,或俗话水流千里归大海相似.可理解为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