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敌人斗争的故事

1933年1月,鲁迅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选为上海分会的执行委员。他同宋庆龄、蔡元培等一起,为反对国民党政府拘捕无辜,进行种种营救活动。

1933年2月,英国作家萧伯纳到上海,鲁迅与他会见,并写杂文多篇,支持萧伯纳,揭露反动舆论。

当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反动当局拷打致死时,鲁迅亲自撰写唁电,并为小林的遗族发起募捐。

1933年6月18日,国民党特务暗杀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鲁迅不怕敌人的暗杀,毅然参加杨铨的入殓仪式。

1933年9月,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远东反战会议,鲁迅支持和协助这次会议,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

时间: 2024-07-30 05:51:02

鲁迅与敌人斗争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上学时因为一次为他的父亲买药,买完药跑去学校时,老师已经上课了,因迟到被老先生打了手心,于是在桌子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从此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 他也会很不客气的对人家说:哎,你又来了,就没有

关于鲁迅在三味书屋的故事

关于鲁迅在三味书屋的故事有: 1.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心到.口到.眼到夹在书页中.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得到同学们赞赏,大家都开始仿效. 2.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3.鲁迅读书时,需要帮助家里做些事,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家务读书迟到受到老师的责备,于是他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

鲁迅关心别人的小故事

以下列举三个鲁迅关爱别人的故事: ⒈鲁迅在生病期间,咳嗽的十分厉害,可他对自己的病情一点都不在乎,并且坚持每天熬夜写作,但他十分关心女佣阿三,不让她干重活. ⒉一次,鲁迅在路上碰到一个受伤的车夫,那个车夫因为拉车时不慎把玻璃刺进了自己的脚里,正在痛苦的呻吟,鲁迅出于怜悯之心,不求回报的拿了膏药和绷带为这个车夫包扎伤口,过后这个车夫对鲁迅感激不已,然而鲁迅却十分朴素,没有炫耀自己的才华,只是默默的对这个社会奉献. ⒊一名工人在书店

鲁迅的资料包括小故事都可以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小故事: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quo

鲁迅与闰土的故事在哪本书里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

鲁迅与林语堂之间的故事

鲁迅和林语堂是女师大同事,在女师大事件发生后的1925年12月5日,鲁迅主动给林语堂写信,两个人便开始慢慢成为朋友,林语堂后来还曾表示,当时北大教授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胡适为领袖的现代评论派,一派是以周氏兄弟为首的语丝派,而鲁迅是属于后一派的,语丝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鲁迅,在语丝派与现代评论的论战中,林语堂与鲁迅站在一起,甚至比鲁迅表现得更为激烈: 后来两个人又一起到厦门大学任职,当时厦门大学的主要靠理科起家,林语堂一去就分走理科部一半的经费,导致被理科部主任刘树杞的忌恨,因为林语堂是厦门大学校长请来

鲁迅先生关爱孩子的故事

鲁迅与萧红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里,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萧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

鲁迅巧对对联的故事

1.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学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来,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 2.惟独周樟寿,即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

鲁迅的社戏如何复述故事内容

鲁迅先生的社戏 ,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 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他们下船,点篙.飞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草香味,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点点渔火等等.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我们农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经过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