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朝制的特点

中外朝制的特点:皇朝政权的分裂。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汉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中外朝的形成,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它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显示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走向,即:为加强专制皇权,皇帝不断地用左右近臣削夺外朝大臣的权力,待新的机构权势日重而有震主之威时,再用新的心腹近臣组成另一个机构。

时间: 2024-09-21 05:41:05

中外朝制的特点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是谁 汉武帝的简单介绍

1.刘彻(前156年7月31日-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 2.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

汉武帝为什么叫孝武

汉武帝叫孝武因为汉朝崇尚孝道,每个皇帝都有加孝字.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

汉武帝的真名叫什么

汉武帝的真名叫刘彻.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同时也是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刘陵与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淮南王刘安之女. 在武帝大婚之际,代表父亲到长安祝贺,结果与武帝一见钟情,发生关系.但武帝表示不爱美人爱江山,要刘陵忘记自己.刘陵因此对武帝怀恨在心,随后与田蚡成为情人,还为田蚡与其父刘安联络共同谋反,甚至还派遣刺客郭解刺杀武帝.最终谋反之事败露,刘陵于被审前吞金自杀.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

以正月为岁首的是汉代的什么时候

以正月为岁首的是汉代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韩嫣和刘彻是什么关系

汉武帝刘彻和韩嫣是君臣关系,韩嫣是汉武帝刘彻的臣子.韩嫣,名嫣,韩王信的曾孙,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汉武帝时臣子.韩嫣因其曾祖父韩信曾被封韩王,故称为"王孙".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汉武帝为什么不烧了史记

汉武帝是下令毁了,可因为司马迁有几个备份,所以流传了下来.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字彘,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前四年(前153年),受封胶东郡王.前七年(前150年),册立太子.后三年(前141年),正式即位.政治方面,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年号,颁行推恩令,颁布太初历,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垄断盐铁.酒类经营,抑制商人势力.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总结

整体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君权削弱相权.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扩展资料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君权削弱相权.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1.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

三国时期大都督有多大

1.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魏.蜀.吴三个国家,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2.都督的称谓不觉于目,兴于三国一直到民国都有人沿用,尽管只是沿用名称.名称只是代号,事实是三国时期的都督制度又称都督诸州中外军事制,是一个对军事以及国家意义重大的一次军事改革. 3.都督制,在汉时中央是设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主持军事行政.太尉与司徒,司农并列三公在三公中地位最高者有上司之称.太尉所掌管的兵事仅限于军事行政事务,即无统兵权更无发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