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唐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曾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的阴谋。唐雎沉着坚决,不卑不亢,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秦王的蛮横,唐雎不畏强暴,义正词严,是一个有胆有识,爱国忠君,能言善辩的人。

时间: 2024-11-09 14:27:41

唐雎是个怎样的人的相关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人物形象生动.唐雎是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人.唐雎,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

唐雎是不是范雎

1.范雎,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2.唐雎,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的阴谋. 3.两个人虽然都是战国魏国人,但范雎是为秦国做政客,后升至丞相,唐雎则是至死忠于魏国,从未替秦国效力.

为什么安陵君要派唐雎出使秦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安陵君希望唐雎在不失国体的情况下拒绝秦王用500里土地交换安陵君封地的事情.作为小国之臣,在孤立无援的危难情况下,折服秦王,不辱使命,唐雎堪称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他从"道义"上暗刺了秦王的不义,是一反抗强暴.蔑视王侯的义侠和高士,这种无畏品格为时人和后人所赞赏.同时,唐雎的"不易"显示了安陵国土的神

唐雎说信陵君中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现这一主旨时,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回切入,唐雎先从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种情况说起,再具体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于我.我有德于人而应采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种态度,最后才落实到信陵君救赵一事上,说明这是有德于赵,不可不忘之事,辩证说来,环环相扣,严谨有致,语句反复,不刻板,回环有味,令人深思.

唐雎的性格

唐雎,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的阴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作为小国之臣,在孤立无援的危难情况下,折服秦王,不辱使命,唐雎堪称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他从"道义"上暗刺了秦王的不义,是一反抗强暴.蔑视王侯的义侠和高士,这种无畏品格为时人和后人所赞赏.同时,唐雎的不易"显示了安陵国土的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是怎样说服秦王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面对秦王以秦灭韩亡魏,天子之怒流血千里的威挟,唐雎以

唐雎不辱使命段意

1.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为诱惑,企图吞并安陵国,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部分是情节的开端: 2. 第一层(第2段)唐雎义正辞严地驳斥秦王所谓不同意"易安陵"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谬论,并表示鲜明的态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是情节的发展: 3.第二层(第3段)唐雎以"布衣之怒"与秦王"天子之怒&qu

唐雎不辱使命中几个之的意思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之为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之为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长跪而谢之曰,之为代词,指唐雎: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之为助词,的.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唐雎让秦王理屈词穷的步骤如下: 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最终秦王词穷只能暂避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