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书俱老通会之际是什么意思

其意思为:一个人必须用其毕生精力,才能最后对书法获得深刻的理解和真正的把握。

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著有《书谱》一书,结语就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时间: 2024-11-14 14:10:47

人书俱老通会之际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人书俱老

是李敖为北大题的字迹,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在北大办公楼演讲完毕后,进入北大图书馆参观,校方特地把图书馆中珍藏的古籍拓片和胡适文稿拿出来给李敖看,包括胡适手抄的徐志摩的日记,胡适校对<水经注>的文稿等, 李敖说:"北大把这么多好书.好画和好的拓片拿给我看,我非常感动."他用毛笔给北大图书馆题了四个字"人书俱老",李敖说:"我认识的很多人都与北大有渊源,比如胡适和钱穆,现在他们走了,我也老了,书也老了".

唐伯虎的书法好吗﹖

唐寅的书法虽好但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他的书风不离赵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

弘一法师书法

弘一法师在书法上用的功夫是令人惊叹的,上至秦砖汉瓦.钟鼎铭文,下及魏晋六朝,唐宋碑版,他无不涉猎,而更可贵的是他能法古不泥,推陈出新. 弘一法师早期脱胎于<张猛龙碑>自成一格的作品,你定会为原本开张雄强的碑风在他的笔下竟变得如此含蓄阴柔而惊异,也使你为作者的才气深深折服. 弘一法师的书法取精而用宏,厚积而薄发.若寻迹其风格演变之脉络,则可划分为胎息蜕变,羽化三个阶段.其在俗时期,浸淫北碑,内容多书诗词义章等世间文字,格调只嫌不浓.中年出家,洗尽铅华,文字多写佛经祖语,古训格言,韵致唯恐不淡.半

颜真卿真迹有传世吗

一.颜真卿传世真迹有<祭侄文稿><自书告身>< 刘中使帖>< 湖州帖>四件. 二.传世真迹简介: 1.<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五十岁时,为堂兄之子季明在"安史之乱"中不屈牺牲而写的祭文.这卷墨迹为纸本,纵二十八点三厘米,横七十石点五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自书告身>:是颜真卿七十二岁时书写的楷书墨迹,全卷四十六行,三百八十六字.此时,其书法造诣已至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件墨迹为纸本,纵三十厘米,横二

唐朝阁老有多大

唐代以中书舍人的年资长久者为"阁老".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就是拟诏,又可以参与政事,相当于现在主席身边的一个高级秘书.阁老又是明清之际时人对入阁官员的一种通俗又不失尊敬的称呼.

勇于探索的名言

1.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中国)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爱因斯坦(美国) 4.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美国) 5.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英国) 6.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布鲁诺(意

教师有内涵的格言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志不强者智不达.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3.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4.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清)陆陇其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关于追梦与奋斗的句子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作者:张闻天)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作者:吕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李清照)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作者:陆游)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作者:保罗)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作者:七堇年)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