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诈骗罪的法律依据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时间: 2024-10-19 15:31:56

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网络金融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关于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5.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行政处罚的: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

诈骗罪的刑罚依据与立案数额标准

1.诈骗罪的刑罚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诈骗罪立案数额标准是: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及以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

劳动合同月工资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劳动合同月工资的法律依据: 1.<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2.<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3.<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财产索赔的侵权法律依据有哪些

财产索赔的侵权法律依据有: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

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有<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 [法律依据]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女性性骚扰法律依据是什么

女性性骚扰的法律依据如下: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9条规定,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

公司的处罚有法律依据吗

企业单位没有罚款的权利,没有法律依据. 罚款,是行政处罚手段之一,是行政执法单位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行政处罚. 需要行政执法单位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即可执行.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关于死缓变更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死缓变更的法律依据是: <刑法>第五十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

取保候审后逮捕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取保候审后逮捕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