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指什么

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时间: 2024-08-12 15:45:48

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指什么的相关文章

中华民族摇篮是指哪条河

中华民族摇篮是指黄河.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哪

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 相关介绍: 1. 中华民族的摇篮虽在黄河流域,但据史载,周武王灭殷后,领域南达长江流域,此后黄河.长江两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庆.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 2.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出土证据都表明,中华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诞生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一个依据,那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仅局限于黄河流域一个地方,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3.

怎样传承中华文明

传承中华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学加以改造或剔除. 传承民族文化,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传承民族文化,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启迪思维,贯通古今,能够为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什么和什么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长江发源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

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华文明的发现决定了汉字的出现,汉字又反映了中华文明,并且推动着中华文明继续前进.汉字不仅在华人地区中存在,也被日本等非华人国家使用,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汉字是在图形符号的简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山东省泰安市发现"大汶口陶符"距今约6000年,已是汉字诞生的雏形,比殷墟甲骨文要早2000多年. 汉字又称中文,是汉语的记录符号.与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与拼音文字单词的单音或多音表义不同,汉字一般单字单音表义.汉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全球使用时间

中华文明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中华文明正式开始的标志是良渚文化的出现. 拓展: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到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为何老把中华文明叫成华夏文明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华"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夏"为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

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1.首先我们的华夏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这种文明区别与希腊的海洋文明,而大河文明以农耕见长,出于防范自然灾害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全全国的物力抵抗灾害. 2.农.牧文明的长期对抗也是推动中华文明前进的重要力量,农耕文明需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 3.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最大的大陆.面对着对海权和陆权的选择,在古代以陆路交通见长的时期加之长期无海患.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哪个朝代的特征

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民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最先发端,而后扩散到边疆各地,于是有了边裔民族这种一元说史观用礼失求诸野的观点来推测区域间文明发展变化的关系,把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当作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 此论点已被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所推倒,中华文明不是从黄河中下游单源扩散至四方,而是呈现多元区域性不平衡发展,又互相渗透,反覆汇聚与辐射,最终形成为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