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什么叫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比:就是类比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

时间: 2025-02-01 13:39:58

解释一下什么叫赋比兴的相关文章

关雎中的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

什么是赋比兴(需举例)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诗经>例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现代汉语例子,<黄河大合唱>歌词: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

什么叫赋比兴

赋比兴是< 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

什么叫赋比兴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2.比就是类比,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

蓼莪中的赋比兴手法是什么意思

蓼莪中的赋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比兴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赋比兴风雅颂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赋比兴,风雅颂的含义分别是"风"是指国风,"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赋"是铺陈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风雅颂赋比兴在诗经中指的是什么意思

风雅颂赋比兴在诗经中指的是<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赋.比,较清楚,兴有疑问,后人分歧很多,没有定论.刘勰"风通而赋同",风雅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1.赋 就是平铺直叙,把人的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农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是用平铺直叙的方法. 2.比 就是类比,与比喻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等同于比喻.<鸣鹤>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治国贤人,<硕人>用柔荑比喻美人之手. 3.兴 就是先言他物,再言此物.<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