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俗语吗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俗语,在农村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一句话,表达母亲对儿子关爱之情。这句俗语出自褚人获的古诗:“儿行千里母担忧,别去家乡渭水留,寒露秋风再相嘱,但将冷暖记心头”。

时间: 2024-08-02 19:22:19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俗语吗的相关文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下半句是什么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下一句是:"泪水洒九州." 解释: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 出自<破阵子·鹊华秋色>,原文为:分手已经三年,寂寞又是一秋.大雁飞过庭前柳,儿行千里母担忧.泪水洒九州,九州景色依旧.只是归思难收.人间总有离别苦.今宵又是月如钩,此恨何时休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哪首诗里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出自于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关于<隋唐演义>的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现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雪草堂刊本.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哪部京剧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三家店>.隋末,靠山王杨林因程咬金等聚义瓦岗,命差官罗周将秦琼提至登州问罪.押解途中,夜宿于三家店.秦琼思念亲朋,不胜愁闷,发出阵阵嗟叹.罗周为罗艺(罗成之父)的养子,闻听秦琼嗟叹中道出罗成姓名,罗周始知与秦琼为姑表亲.此时瓦岗寨的史大奈奉命来探,店中遇秦.罗,共同定计,由秦琼修书,史带回音信,约期攻打登州.又名<男起解><秦琼发配>.杨宝森演时常下接<打登州>.

儿行千里母担忧哪部京剧的台词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三家店>里,秦琼的一段唱腔: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舍不得太爷的恩情厚: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舍不得老娘白了头.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想娘来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叫一声解差把店投."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意思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意思是:子女出行父母在家万分牵挂.担心,而相反的当父母远行时子女往往就没有如此的牵挂,说明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如此之深,而我们对父母的爱却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解释: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多用于写事作文中.

儿行千里母担忧下一句

母行千里儿不愁.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白话文释义: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 解释: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多用于写事作文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母子关系,常与"母行千里儿不愁"连用.

关于父母的俗语

关于父母的俗语: 1.儿行千里母担忧. 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娘受罪. 3.子不教,父之过. 4.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 5.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6.母子连心. 7.爹的恩情还好报,娘的恩情报不清. 8.羔羊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心.

母担忧的前一句是什么

母担忧的前一句是儿行千里.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意思是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经常会与"母行千里儿不愁"连用. 出自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作宾语.定语:用于母子关系,多用于写事作文中.

表达父母爱儿女的俗语

1.打是疼骂是爱. 2.可怜天下父母心. 3.慈母手中线,儿女身上衣. 4.养儿方知父母恩. 5.儿行千里母担忧. 6.娘想儿,长江长:儿思娘,扁担长. 7.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8.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