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结尾写楠木有什么作用

1、以“贵族化的楠木”与“极普遍的白杨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

2、引出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3、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时间: 2024-07-29 11:21:30

白杨礼赞结尾写楠木有什么作用的相关文章

白杨礼赞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

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白杨礼赞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矛盾写于1941年3月的一篇散文.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 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精神.

白杨礼赞是什么散文

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文章开头结尾即过渡段的作用

文章开头.结尾即过渡段的作用: 1.开头:结构设悬念,做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内容,奠定基调,交代背景: 2.过渡段:结构上承上启下: 3.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抒发作者的感情,升华感情,点明中心.

白杨礼赞有多少字

<白杨礼赞>正文一共1214个字,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个段段意

第一部分: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散步结尾一句含义及作用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的含义是表明作者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微有点闪失给老人以及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另一方面的含义是作者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已经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作者和妻子,则代表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句话的作用是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

山中送别第三句写春草有什么作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一句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该句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因为王维和这位王孙的关系较融洽,他希望王孙可以脱离尘世纷扰,到山野之间,写诗作画访友,寻找人生的真谛.可是他也清楚,要这位王孙脱离红尘,长期隐居山野,过清淡的生活,肯定不容易.所以以春草明年还会再绿为由,问问朋友明年是否还来.

陆游的秋思首联写秋有什么作用

作用: 1.将现实世界里的秋天景色这种立体的景物与诗篇相结合,有抒发才情的意味,毕竟好的诗人是可以只用寥寥数言便描绘出一派广阔天地: 2.作者借物写景,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鸿雁.天空等,生动明快地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形象鲜艳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