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蜜蜂选自什么

课文蜜蜂出自作品《昆虫记》,《蜜蜂》是法布尔所作的文章,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时间: 2024-10-18 07:49:59

课文蜜蜂选自什么的相关文章

三年级课文蜜蜂是说明文吗

三年级课文蜜蜂是说明文,<蜜蜂>是法布尔所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quo

三年级14课蜜蜂讲了什么

课文蜜蜂记叙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蜜蜂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启示:告诉我们要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讲述方式: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他所作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课文的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给读者严谨的感受.

蜜蜂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蜜蜂>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选自人教版第五册第14课,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其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蜜蜂这篇课文的实验过程是什么

蜜蜂这篇课文的实验过程是: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计里程和时间:数蜜蜂得结论. 蜜蜂这篇课文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课文表达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清贫选自哪篇课文

清贫选自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是革命烈士方志敏于1935年5月26日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自叙式的随笔,篇幅不过几百字,语言朴实无华,然而却表现了极为深刻的内容,也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 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方志敏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概叙"清贫"提契全文:第二部分(第2至9段)写两个事例,详细记叙方志敏在被捕当天,敌人在他的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的事:第三部分(第10段)高度赞扬革命者的品德.

天龙八部梦姑在哪里选驸马

1.<天龙八部>中虚竹找到了梦姑是第37集. 2.侍女将招亲之人引入内书房,虚竹见壁上武功图谱,忙叫众人勿看,但为时已晚,虚竹只好将灯熄灭,众人方得救.此时公主出现,女宫代公主向众人提出三问.众人的回答都不能令公主满意,唯虚竹的回答使公主激动不已. 3.原来公主就是梦姑,此次招选驸马实为寻找梦郎虚竹.与虚竹再次重逢,公主以身相许.段誉得知有人欲加害父亲,率众赶去与段正淳会合.灵鹫宫中,虚竹为阿紫找到治眼之法,却必以活人眼膜相换.段誉等路经草海木屋借宿,被哑婆骗去火石火刀.众人设法点亮灯后,却招

蜜蜂入宅又飞走是什么预兆

蜜蜂飞到家里一般不是家里有芬芳气息,就是选窝.选窝一般野蜂才会,转了一圈就走了说明没情况就回去了,对家里没大碍的. 蜜蜂(Bee/Honeybee)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为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为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老山界是初几的课文

<老山界>是七年级(三年制初一)语文课文.<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2019年被选入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书第六课.本文通过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叙述反映了红军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反应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精神.

灯笼在课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灯笼在课文中起点明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激发读者的兴趣,寄托作者的情感的作用.<灯笼>是吴伯箫写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并入选部编版(人教新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第4课.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