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陌头杨柳色下一句

1、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2、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3、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时间: 2024-09-06 00:25:41

忽见陌头杨柳色下一句的相关文章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诗是什么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诗是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刘凤诰的<咏大明湖>.刘凤诰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著有<存悔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等.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什么呀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一城山色半城蒲". 作者:刘凤诰,出自<咏大明湖>. 全诗: 济南好,潇洒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蒲. 这句话也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四面荷花"是指作者一进入大明湖,映入眼帘的全都是荷花,顿时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伴随着还有荷花淡淡的清香.作者顺着大明湖走了一段时间,面前出现一片柳树,正所

凉月如眉挂柳湾下一句是什么

凉月如眉挂柳湾下一句是越中山色镜中看.全诗是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释义: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作者是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烟锁池塘柳的下一句

烟锁池塘柳的下一句是桃燃锦江堤.该句最早见于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其为此作了三个对句,寓于四首诗中."烟锁池塘柳"可认为是历史上的绝对,因其结构上五个字使用五行作为偏旁,意境上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池塘.绿柳环绕.烟雾笼罩,因此欲对出合乎五行并且意境相符的诗句实属不易. 历史上最早出自明代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故明之前的典故皆为谣传,陈子升作了三个对句,寓于四首<柳波曲>诗中.皆以五行对五行.其一为灯垂锦槛波.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下一句是:"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句话出自<九九歌>,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九九歌是中国民间谚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黄莺鸣翠柳的下一句

黄莺鸣翠柳的下一句是紫燕剪春风. 这是一副化用名人名句而成的春联: 1.上联化用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下联化用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的楹联,祀明人铁铉,作者刘凤诰.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描写了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的景色. 来源:清嘉庆九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水南水北重重柳的下一句

1.下一句是山后山前处处梅.出处:<庚申正月游齐安>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原文:水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3.译文:山下,水的两岸都是柳树,(夏景),山上,山的周围都是梅花,(冬景),人还来不及跟上适应事物快速的奇妙变化,每年我都要趁着这个时节来欣赏美.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古诗

下一句是:一城山色半城蒲. 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 刘凤诰在乾隆年间被封为太子少保,担任过吏.户.礼.兵四部的侍郎,又称卿贰:刘凤诰为乾隆探花,曾任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学政,权衡选拔文士,名声远播.1821年(道光元年),因病呈请回家调理.1830年(道光十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