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根据以往的设计参数或设计经验初拟设计配合比,然后进行试拌,通过试验考察混泥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如果低于设计要求,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用量,如果超出设计要求,减少水泥用量,或者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反复试验,直到符合为止。

2、进行强度和耐久性试验,并作必要的调整,得到设计配合比最后,根据水泥混泥土拌合物的现场实际浇筑条件,集料情况,机械和气候条件等,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得到施工配合比。

时间: 2024-10-20 07:52:03

简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的相关文章

c20片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0片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粗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5至31.5碎石. 2.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3. 水灰比不宜大于0.60. 4. 混凝土抗压强度以150mm的标准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温度18至22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百分之95的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养生7天及28天,测混凝土抗压试验所得的极限强度值,单位MPa.

配合比设计检验包括哪三中检验

配合比设计检验包括有:坍落度或维勃稠度.泌水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电通量和含气量. 配合比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进行混合时的比例,具体有固体混合.液体混合.液固混合等. 配制喷射混凝土材料时,粗细集料.水和水泥的配合比例,即水泥.沙.石及用水量的重量之比.干喷.潮喷.湿喷及钢纤维喷射时,由于设备和工艺不同,配合比也不同.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稠度要求.水泥品种.标号及质量水平.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径.细度及级配,以及外加剂品种.掺量等参数进行.现场施工中,应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预配试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步骤: 活动名称,名称的确定,语言简洁明了;活动设计,简单的阐述设计本次教育活动的意愿;活动目标,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动作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其次,活动目标还应该包括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目标应以幼儿为主,并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活动过程,包括导入.学习巩固以及操作运用三部分.导入的形式有情景导入.故事导入.魔法导入.诗画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音乐导入.教师的导入要确保达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引起孩子的共鸣的效果.学习于巩固部分,主要是明确孩子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原则. 2.满足设计的强度原则.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原则.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原则.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原则.

简述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材料选定,报考砂石.水泥.外加剂.各自掺合料. 2.水泥胶砂强度求得水泥的平均强度,由平均强度求得水灰比. 3.由砂石等材料及经验求得无外加剂或者是减水剂的用水量. 4.由减水剂的减水率.掺量求得掺减水剂后的实际用水量. 5.由实际用水量及水灰比求得胶凝材料的用量. 6.根据掺合料的性能或者是活性指数等计算出水泥.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的各自用量. 7.用设计容重减去胶凝材料用量和用水量得到砂石总量,根据砂石情况设定砂含率,然后求的砂子和石子的各自用量. 8.得到以上的配合比,做试配,根据设计

简述综合布线设计的一般步骤

综合布线设计的操作步骤: 1.分析用户需求: 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3.系统结构设计: 4.布线路由设计: 5.可行性论证: 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两个基准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简述访谈调研的一般步骤

步骤如下: 1.明确访谈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培训饭否谈调查人员: 3.收集有关被访谈者的材料: 4.与访谈者协调的相关事宜: 5.设计访谈提纲: 6.制定计划.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数据库设计包括六个主要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模式,对于关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施.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的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