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有哪些用人思想

唐太宗具体用人思想如下:

1、惟才是举,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2、不求全责备,用人所长,随才使用。

3、用人重实绩,爱护信任,推诚相待。

补充解释如下:

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统治被史学家称之为“贞观之治”。

2、他成就伟业丰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知人善任,起用了各种人才,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观。

时间: 2024-08-04 09:52:03

唐太宗有哪些用人思想的相关文章

唐太宗执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唐太宗执政的指导思想是: 1.唐太宗以民本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即以荀子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重视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的思想: 3.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的思想: 4.戒奢从简修改律条.慎重死刑.严肃法令的思想: 5.官员守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的思想.

唐太宗用人的原则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原则: 明主之任人,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慎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慎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名主无弃士.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1.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 2.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学者.硕学之士相继为秘书监. 3.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4.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

唐太宗的执政思想

在对百姓的政策上采取以民为本,减轻百姓负担的做法:采用宽松的法律,尤其是对死刑的判决,要施行两日内五复奏,重视人的生命,而且也废除了很多残酷的肉刑:政治上提倡君臣共治的思想,李世民认为,天下不是君主一个人的,君主和臣子都要对国家的兴亡负责任:提倡诤谏,让臣子畅所欲言,虚心接受臣子们的建议:民族政策开明.贞观年间唐太宗被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敬仰,称他为"天可汗".允许各部落的首领继续统领土地和子民,让周边少数民族主动的融合汉族:完善科举制度.李世民完善了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使统治阶级的人才

唐太宗治国思想的特点

唐太宗治国思想的特点:轻徭薄赋.均田制.法治天下.以民为本等,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认为,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唐太宗在兵戈扰攘之后,关心民间疾苦,把自己的简静无为,推广为对天下民众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具体措施如:动用国库粮食和皇室府库,赈济因水旱受灾的百姓:要求朝廷尽量缩减开支,令臣民勿侍靡费:实施奖励耕作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赋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系列措施使得贞观后期天下丰

唐太宗时如何实践民本思想的

1.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 2.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 3.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 4.信民,取信于民: 5.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6.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善听正确意见; 7.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合县并州,以减轻人民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唐太宗是如何巩固唐朝初期社会的

唐太宗在唐朝初期社会,从隋亡中吸取教训.采取措施,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采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巩固中央集权,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重视选官用人和纳谏. 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道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道家的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皆以道家

丰乐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快

<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借写景而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用了大量笔墨写滁州的山水景色,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战乱之时,好山好水不过是为了割据称王的"凭侍险阻":在世事变迁的过程中,也只是"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而在百姓安居乐业的当时,则"四时之景,无不可爱&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