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哪本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时间: 2024-11-10 07:13:0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哪本书的相关文章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哪里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为什么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又说不要望文生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与望文生义两个词在意思上看似对立,实际上并不矛盾.只是普遍人群认为望文生义为贬义词.这句话意指书要熟读后才能真正领会,与胸有成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类似.实际上,对于此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因为人与人的观念不同,人们的理解往往是主观的.片面的,所有的定理结论是人们普遍认为或理解的认识,而不是真正具有确定性准确性.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正如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社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其进行统一的规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例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而义自见上一句是啥

而义自见上一句是读书百遍,这句话出自<左氏传>,原文是:"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而义自见上一句是什么董遇

而义自见的上一句是:"读书百遍".出自<左氏传>,原文是:"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读书百变而义自见什么意思

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另外,<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出自哪本书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出自哪本书 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而义自见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下一句是: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译文: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君到姑苏见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君到姑苏见出自<送人游吴>,作者是唐代杜荀鹤.收录于<全唐诗>中.这是一首借送行向行人描绘苏州风貌的诗,诗题中的"吴",诗中的"姑苏"都是苏州故称.结尾以料想行者赴苏后的乡思来衬托自己的惜别之意,尤具清新蕴藉之美.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