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为何不受重用

孔子的政治主张当时显得很迂腐。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国欺负小国,小国要发展自强。孔子却要先行礼仪,感化他人,是无法行得通的。当时各国急于要加强军事和经济,孔子却要先搞思想教育,要大家循规蹈矩。孔子也确实对军事和经济不懂。不明白生产关系如何调整、财政税赋如何整顿、军队如何训练。所以当他周游列国时不受重用。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时间: 2024-08-05 16:08:33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不受重用的相关文章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鲁哀公2年,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达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周游列国都先后去了哪几国

1.孔子周游列国都先后去卫.曹.宋.郑.陈.蔡.楚.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几岁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55岁,即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孔子出游列国,最主要的是传播他们的学说,宣扬自己的某些理论.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

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

孔子一共经过14年的周游列国生涯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

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内容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 孔子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己复礼".

孔子周游列国时历经了那些苦难

经历的苦难如下: 1.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各诸侯国游学,因孔子是保守派,与当时诸侯争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2.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

辛弃疾为何不受南宋朝廷重用

1.为人太耿直,不适应南宋官场潜规则. 2.主战派,不向大多数主和派妥协,而且他和皇帝的战略不同,他主张欲速则不达,皇帝是急功近利型的. 3.辛弃疾是北宋归臣,难以被朝廷所信任.

商鞅在魏国为什么不受重用

原因:商鞅庶子出身,地位太低.魏惠王自始至终都没把卫鞅当回事.商鞅得不到魏惠王的重用,在魏惠王的眼里人才再厉害,也只是个普通人不能凌驾于自己之上. 人物简介: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