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出自哪本著作

慎独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时间: 2024-11-05 06:18:23

慎独出自哪本著作的相关文章

鸡兔同笼出自哪本著作

鸡兔同笼出自<孙子算经>著作.<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 数学名著,狭义上是指在数学上具有经典意义.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优秀数学著作.广义上也包括和数学有关的其他优秀著作,比如数学家传记.数学演讲报告.数学讲义等等.

三省吾身出自哪部著作

三省吾身出自<论语>这部著作.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包括16章. 原文如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 1.三省:省,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

南橘北枳这则典故出自哪部著作

成语"南橘北枳"出自著作<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为<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却被楚王羞辱"齐人固善盗",晏子机智反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种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过犹不及出自哪部著作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是一个汉语成语,过:过分.犹:像,如同,犹如.不及:达不到.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的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应恰如其分. 典故:春秋时

朝三暮四出自哪部著作

朝三暮四出自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的成语典故,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原文: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列子·黄帝篇>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出自哪部著作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出自汉李陵<答苏武书>,意思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最可贵的在于心灵上的沟通. <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这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

气泄针芒出自谁的著作

气泄针芒出自范晔的<后汉书·郭陈列传>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其身正不令而行出自哪本著作

1."其身正不令而行"出自<论语>. 2.全句: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意思: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哪部著作

1.此话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国典章制度书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根据郑玄的话,认为"名<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阴转旋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