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中国说》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时间: 2024-08-25 11:46:11

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少年中国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梁启超写此文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时,当时的中国极度腐朽,保守落后,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没有一点生气.他写<少年中国说>,是想唤起国人的一点少年之气,一点活力与朝气,呼唤更多的青年人,接受先进的制度文化,去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

李少白在写中华少年的写作背景

<中华少年>的写作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日益强大,一步步成为世界大国的,作者激动万分创作出<中华少年>. <中华少年>是作家李少白的诗歌作品,他抒发了中华少年爱祖国,要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表现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以及豪隆情怀.以及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这首诗歌入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作为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的第8课阅读课文. 李少白,笔名少白.1942年生,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员.196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任长沙市刘正街小学教

纪念白求恩作者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陆游的鹊桥仙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陆游的<鹊桥仙>的写作背景,具体如下: 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陆游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但因此而为主和派排挤,屡遭贬黜.请缨无路的词人只好寄情江湖,渔樵度日,然而终是忧愤难平.这首<鹊桥仙>就表达了他这种心情. 词的上阕先回忆自己从军汉中的豪壮之举,然后谴责朝廷无意北伐,提拔重用那些无心肝的酒徒,却将他这样的志士放逐到江湖去当渔父.下阕描述自己的渔父生涯,进一步表达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全篇表面作消沉颓唐之语,骨子里却十分愤激,豪气可感.

吆喝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萧乾资料

写作背景:<吆喝>是北京作家萧乾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对旧北京街市上叫卖声的回忆. 萧乾,原名萧秉乾,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学习,参加共青团,任崇德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毕业.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

《故乡》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故乡>的写作背景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邓稼先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叶紫古渡头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在大革命时期洞庭湖畔农民运动前后,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村地区里,发生的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斗争,以及农民群众遭受的苦难与不屈的精神.作者便是以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农村革命运动的画卷为背景写出<古渡头>一文.

求杜牧的过华清宫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写作背景:当时处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