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剪辫子是为了什么

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归顺的标志。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上升成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时间: 2024-11-10 02:03:14

清朝剪辫子是为了什么的相关文章

舅舅剪辫子是什么风俗

没有舅舅剪辫子的风俗,有外甥为了舅舅而留辫子的风俗.因为这个通俗代表着农村的一句长久的话:"当自己的外甥有了小辫子之后,自己的舅舅才能活的长长久久,还能发大财." 舅舅是指一个亲属的称谓,又称舅父.本义是指母亲的弟弟或者哥哥,引申义是指社会上和母亲辈分相同的男性熟人,出自<说文>.<礼记·檀弓>.<礼记·坊记>.

近代时期几时有剪辫子之说

剪辫子之说最早开始于在海外定居的华侨及暂居海外的华人,主要是流亡的革命派.维新派及留学生,前者为与当地社会同风同俗,后者又加有明显的反清色彩.时间始于1895年,至1905年左右蔚然成风.1898年,新加坡华人在报上公开提议剪辫子,国内最早提出剪辫倡议的是康有为.1900年的庚子国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此后开始剪辫.剪辫运动又称剪发易服,是清末时期的一场遍及全国的群众性的剪辫子运动.

剪辫子是什么风俗意思

剪辫子是汉人传统习俗,旧时代,汉人有留胎发习俗,生下男孩儿后,胎发一直留着,编成辫,俗称"百岁辫儿","八十辫儿",寓意长寿.长命百岁.表示"小辫儿"栓住,抢不去,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男孩儿十二岁生日时(传统落生算一岁,即十一周岁),父母须下帖邀请亲朋好友为孩子举行"成人"仪式(也称成人礼).一般由舅舅主剪,剪下小辫儿,也可由家中长辈代表剪下小辫儿,"成人礼"包括"剪小辫儿"跟"

剪辫子是什么历史时期

剪辫子是清末时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江西军政府,同时实施了除旧布新措施.首由军政府贴出剪辫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

历代王朝只有清朝是留辫子吗

历代王朝不是只有清朝留辫子,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也留辫子. 清朝起于塞北,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也许是由于骑马的缘故,很早就有了结辫的习惯.满族人的祖先金人,就是剃发蓄辫的民族,其发式是"半剃半留",于额角引一直线,线前面的头发全部剃光,线后面的头发结辫垂于脑后.<宋史>记载宋将刘琦抗金事迹时说:"是夕,天欲雨,电光四射,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 大约是祖先有此强迫削发之先例,几百年之后,当满洲的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开入关内,推翻业已腐朽的明朝

清朝为什么留辫子剃半头

清朝留辫子剃半头的原因:女真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山林里的民族,那里道路崎岖,气候寒冷,猛兽出没,为了多获得山货和野味,经常在林子里一呆就是十几天.剃了头发不但卫生,而且保暖.满族男子就干脆把前额的头发刮掉,后边的头发梳成辫子.这样即不会遮挡视线,也不会在马上披头散发. 为了稳固统治.剃发留辫子是满人的传统,清朝入关并统一全国之际,要求全国居民都按照满清习惯实行剃发,目的是为了消除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巩固自己的统治.满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只留下一半头发,且将头发结成辫子,是

张勋为什么复辟他想得到什么

张勋,字少轩,籍贯江西奉新,生于清历咸丰四年,三十岁时在长沙参军.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此后被袁世凯看重,历任管带.副将.总兵等职位.公元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辛亥革命以后,败退徐州一带,仍然宣誓效忠清朝,所在部上下禁剪辫子,时称"辫子军",张勋也被称为"辫帅".张勋复辟原因有三: 1.有传统忠君思想. 2.对新政府不满. 3.搞政治投机. 张旭是顽固守旧势力的代表人物,尽管清王朝已经覆灭,新政府上位,但是张勋一直都在图谋清室复辟.他可能并不想得

大地恩情大结局

1.亚洲电视一代巨作再创收视高峰,一段平凡农家悲欢离合的生存故事.浓厚的乡士气息,剧情扣人心弦,七尺男儿勇挑千斤重担,万般坎坷在生活的磨砺中成长. 2.辛亥革命前后,农民杨大可(吴回饰)一家居住在广东香山县广兴围里.长子杨六斤(岳华饰)与大地主容举人(董骠饰)的丫头阿香完婚,又值丰收之年,杨家呈现出一派兴旺之象.二子九斤(刘志荣饰)与私塾老师孙学斋之女洁贞(余安安饰)相爱,无奈斋嫌其身份低微,将贞许配给容寡妇之子容昌,但不久昌即为革命党人处决-- 3.革命成功,村里的人为剪辫子的事而惶恐.不久广

天津有哪些名人

1.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又号莲坡居士.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曾建查氏园林别墅水西庄.查为仁于此广置图书,结纳国内著名文人.学者,使天津古代文学艺术事业以水西庄为中心进入了极盛时期. 2.梅成栋,清代诗人.字树君,号吟斋,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 3.张明山,名长林.泥人张第一代.经成年累月地细心揣摩与刻苦实践,对捏塑泥人技术终获独得之秘. 4.孙菊仙,字宝臣,号学年.早年是武秀才,曾参与镇压太平军.30多岁以后由业余爱好京剧而下海从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5.张兆祥,字和庵.师从孟绣村,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