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需要目标配合比设计吗

目标配合比试验报告应该是有资质合法的检测公司提供的结论文件,监理不可能审查其技术性即配合比的正确性,监理只审查其结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程序等,如无异常,只签同意按送检的原材料照此配合比施工。监理不是资料员,这是监理的质量控制手段,只有目标配合比是合理的,原材料是合格的,它们才能用于工程,而不合格的材料必须退场。

时间: 2024-08-16 01:11:48

监理需要目标配合比设计吗的相关文章

配合比设计检验包括哪三中检验

配合比设计检验包括有:坍落度或维勃稠度.泌水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电通量和含气量. 配合比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进行混合时的比例,具体有固体混合.液体混合.液固混合等. 配制喷射混凝土材料时,粗细集料.水和水泥的配合比例,即水泥.沙.石及用水量的重量之比.干喷.潮喷.湿喷及钢纤维喷射时,由于设备和工艺不同,配合比也不同.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稠度要求.水泥品种.标号及质量水平.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径.细度及级配,以及外加剂品种.掺量等参数进行.现场施工中,应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预配试

c20片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0片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粗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5至31.5碎石. 2.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3. 水灰比不宜大于0.60. 4. 混凝土抗压强度以150mm的标准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温度18至22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百分之95的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养生7天及28天,测混凝土抗压试验所得的极限强度值,单位MPa.

如何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的引领者是老师,但具体配合者是学生,完成者也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的认知能力,包括他们的能力水平.缺陷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无源之水了. 2.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紧扣大纲,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做出,哪些是前段目标,哪些是后段目标,听说读写能力中哪种能力在哪个时段宜侧重,一定要有整体规划,力戒分段实施设计目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原则. 2.满足设计的强度原则.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原则.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原则.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两个基准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简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根据以往的设计参数或设计经验初拟设计配合比,然后进行试拌,通过试验考察混泥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如果低于设计要求,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用量,如果超出设计要求,减少水泥用量,或者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反复试验,直到符合为止. 2.进行强度和耐久性试验,并作必要的调整,得到设计配合比最后,根据水泥混泥土拌合物的现场实际浇筑条件,集料情况,机械和气候条件等,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得到施工配合比.

简述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材料选定,报考砂石.水泥.外加剂.各自掺合料. 2.水泥胶砂强度求得水泥的平均强度,由平均强度求得水灰比. 3.由砂石等材料及经验求得无外加剂或者是减水剂的用水量. 4.由减水剂的减水率.掺量求得掺减水剂后的实际用水量. 5.由实际用水量及水灰比求得胶凝材料的用量. 6.根据掺合料的性能或者是活性指数等计算出水泥.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的各自用量. 7.用设计容重减去胶凝材料用量和用水量得到砂石总量,根据砂石情况设定砂含率,然后求的砂子和石子的各自用量. 8.得到以上的配合比,做试配,根据设计

阶段目标的设计要领有哪些

1.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目标. 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实力.才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目标. 2.明确分段数量. 一般要分成几个小的阶段.按照小阶段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才能高效率实现目标. 3.付出实际行动. 有目标也要付出实际行动.只有行动才有收获.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应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以下方面: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所识得的知识的每一个过程,激发学生呈现的体验的多样性及创造精神,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具体的经历每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应当的提升: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形成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