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乳名是什么

高尔基乳名:阿廖沙。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依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时间: 2024-08-05 06:57:07

高尔基的乳名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有多少字

小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讲述了作者一段沉痛的童年往事.主人公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他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小说塑造了贪婪吝啬.专横残暴的外祖父,宽厚善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还塑造了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这些使小说主人公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

高尔基三部曲是什么

1.<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2.<童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寄宿在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期间,他得到祖母的呵护,并在祖母所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表现出的自私于贪婪,在这种爱与恨.善与恶的生活中成长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3.<在人间>是高尔基的第二部自传体,讲述阿廖沙在11岁时便在社会上独立谋生活,饱尝人生疾苦百态: 4.<我的大学>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客山

高尔基是哪国的作家

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作家,高尔基早期创作(1892-1899)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并存.这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尚处于艺术创作的摸索阶段:另一方面也与他当时对文艺使命的理解分不开.高尔基认为,时代要求文学应象"警钟"一样唤醒和推动人们去追求光明和理想.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是表现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高尔基名言 高尔基名言大全

1.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高尔基 2.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高尔基 3.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4.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6.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7.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8.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

高尔基的全名是什么

1.高尔基(1868.3.28―1936.6.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2.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高尔基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的儿子叫什么

高尔基的儿子叫马克西姆阿历克赛耶维奇彼什可夫.他思想活跃,性格温柔,喜欢驾车,爱看警匪影片,总想参加契卡工作.他也曾试笔写作.绘画,得到过朋友们的称赞:但他知道,身为高尔基的儿子,很难成为独立风格的艺术人才,便放弃了这条路.

童年是高尔基什么时候写的

<童年>是高尔基1913年写的.<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 三部曲描写了高尔基的成长过程.从中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高尔基每一时期的创作都与当时的时代脉搏密切相连.高尔基所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沙俄统治走向衰败的时代.

高尔基说书是什么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表现的是对知识的一种急切渴求,对读书的一种狂热爱好和绝对需求.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