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商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至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1、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2、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孝公:指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重用卫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合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 2024-08-02 01:16:07

文中的商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的相关文章

孝公是哪国国君

秦孝公,前381年至前338年,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秦孝公于前381年12月6日出生,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秦孝公继位时年仅21岁.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

文言文中经史指什么

1.经指儒家的经典方面的书.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2.史指各种历史方面的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

文中书痴指的是什么

书痴的意思是专注于书籍者,也称书呆子. 出处与详解: 1.<旧唐书窦威传>中: 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翫文史,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2.宋代陆游的<苦贫戏作>诗:箕踞浩歌君会否,书痴终觉胜钱痴. 3.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阿宝>: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 4.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刘夫人>中:生辞以少年书痴,恐负重托. 5.清朝和邦额的<夜谭随录苏仲芬>中:人谓执而不化者为书痴. 6.秦牧的<艺海拾贝知识之网>中:没

凉国公和梁国公哪个高级

职位高低一样,只是封地不一样,梁国公要比凉国公的封地好.梁国公,是指封地在梁一带,今天的河南中东部地区,自古这里就是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中原要地,战国时期的魏国在大梁建都.凉国公,是指封地在西凉一带,今天的甘肃东南部和陕西西部一带,这里却是土地荒凉,人口稀少,属于边疆地区.

勾践灭吴文中的耻辱具体是指什么

勾践灭吴文中的耻辱具体是指灭国的耻辱.尊严的耻辱.兵败会稽的耻辱.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国君勾践夫妇去给吴国国君当仆人,负责养马,住茅草房.为了骗取吴王信任,越王勾践亲自尝了吴王的粪便来证明吴王的健康,为吴王当马夫,当"上马石".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 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

卧薪尝胆文中耻辱具体是指什么

卧薪尝胆: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解释 薪:柴草,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来激励自己雪耻,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卧薪一词中薪指柴草,卧薪指 睡在柴草上,尝胆指 尝一尝苦胆,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司马迁对商鞅有何评价

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 1.司马迁: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翻译: 司马迁:我离开卫国去秦国,能说明其方法,强霸孝公,后世遵循其法. 2.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翻译: 司马迁:商君,他的天资刻薄人啊.从其想干孝公以帝王之道,持浮说,不是它的本质了.再说凭靠宠臣,以及可以使用,刑罚公子虔,

赢驷登位为何商鞅必须要死

从孝公生前行为来看,一方面表现了对商鞅变法与执政的支持,表现了对商鞅的信任,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把商鞅摆在变法与执法的第一线,使其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地位,变法中守旧势力的仇恨与敌意都集中到商鞅一人身上,是商鞅为变法而同太子一派结下的仇怨,成为商鞅未来的致命威胁. 同时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提高惠文王的声望.变法的完成已使商鞅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且德高望重的老臣是年少的秦惠王难以驾驭的,因此商鞅必须死.

商鞅的车裂之刑是什么刑罚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六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曾助秦孝公两次变法,奠定秦国兵强国富的基础,却激起旧贵族势力的愤恨,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上台,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以车裂之刑杀了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