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马说的重点语句

《马说》的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并且发现人才的人比人才还难得。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3、其真不知马也,这是点名中心的主旨句。

4、骈死于槽枥之间,这是千里马屈辱至死的句子。

时间: 2024-10-08 10:58:18

韩愈的马说的重点语句的相关文章

韩愈写马说的历史背景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抚养.25岁考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3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经此挫折后,他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宣武节度使董晋.董死后又去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就是在这种心情下,他大约于贞元十一一十六年

韩愈写马说的背景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韩愈(768到824),唐代文学

韩愈写马说的用意是什么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对人才的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希望统治者能够重用人才.

求17课少年闰土的重点语句评论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表达了"

其真不知马也的其意思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的"其"是,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1.[译文]: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出处]:韩愈<马说> 3.[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干里马是什么意思

干里马是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古代就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法,出自唐·韩愈<马说>. 历来人们大多认为,千里马泛指一般好马.所谓"千里"只是个虚数.然而古代人却在古籍文献中多次提到他们的千里马实实在在跑出千里距离.

贾岛和韩愈的故事有那些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便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推"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

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意思是什么

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意思是:千里马象征人才,而伯乐是懂得人才的人,这句话强调自己再有能力,也得有个人赏识自己才行.伯乐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伯乐"的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中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的意思老黄牛的意思

千里马,汉语词语,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古代就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法. 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出自<王杰日记·一九六四年五月三十日>:"我们革命战士-要具备'老黄牛'的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精神."如:同志们都赞扬他是我们队里的老黄牛.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是古代春秋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出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