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风飘什么成语

满足条件的成语有三个。

1、迎风飘扬。解释:迎着风在风中飘扬,含有胜利的意思。例句:美丽的国旗在高空中迎风飘扬。

2、随风飘荡。解释:最开始的意思是指树叶或花漂落下来后,风一吹四处飘零。

后引早为人类生活不安定,四处流浪。例句:优美的歌声在草原上随风飘荡。

3、迎风飘动。解释:身体或者是物体面向着风,慢慢地舞动,感觉像是羽毛一样,轻轻地飘动,很轻很慢。例句:春天,柳枝在春风中随风飘动。

时间: 2024-09-20 10:28:09

什么风飘什么成语的相关文章

什么风什么雨成语大全四个字

什么风什么雨成语有:春风化雨.和风细雨.呼风唤雨.狂风暴雨.暴风骤雨.腥风血雨.风风雨雨.斜风细雨.栉风沐雨.五风十雨.等这样的一些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

雷风打一成语

雷风打一成语,谜底是雷厉风行.意思是指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出自:<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下一句是什么

1.山河破碎风飘絮下一句:身世浮沉雨打萍.出自于文天祥所著的<过零丁洋>.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下一句

1.山河破碎风飘絮下一句:身世浮沉雨打萍. 2.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风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风开头的成语有一下这些: 1.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3.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4.风尘碌碌: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5.风尘仆仆: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6.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7.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8.风吹草动:风稍一吹,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的意思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的意思是:骤起的疾风吹落日头,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比喻时光如流水.出自东汉末年曹植<箜篌引>,原文选段: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译文: 骤起的疾风吹落日头,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盛年不可再来,转眼就是百年. 从小生长在富贵人家,到老也得凄凉地葬入山丘.先前的人有谁不死,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才让人担忧? 此诗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建安十六年(211)到二十一年(216)间,其时作者被封为平原侯

走什么风什么的成语

走什么风什么的成语只有一个:走漏风声. 成语解释:泄漏机密或消息.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万一走漏风声,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以博圣恩眷宠." 近义词:走漏天机. 反义词:守口如瓶.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风飘龙在哪

风漂龙具体位置说明:陆珊瑚台地东面营地出门左转的高处,在地图标识处.东北营地出门左转,去到经常见风飘的地方,左转进山洞,到底见上升气流,穿衣,按圆直接到风飘睡眠地.8区有个藤蔓能爬上去,最高就是了.东面营地需要完成调查任务才能开启.

山河破碎风飘絮中的河是指什么

山河破碎风飘絮中的河是指国家,这句话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