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和知音的含义

高山流水和知音的含义是指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音难觅的深刻情感。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时间: 2024-09-29 22:15:23

高山流水和知音的含义的相关文章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含义

"高山流水觅知音"含有象征深厚友谊的意思,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钟子期和俞伯牙身上的故事.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音随意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走在岸边,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他知道此人当是知音,即邀樵夫上船.兴致勃勃的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和谁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弹奏高山流水时寻得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万物奥妙,以飨博物君子.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冗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

高山流水能指某处风景迷人么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欣赏.俞伯牙弹琴,内心时而向往着高山,时而向往着流水,只有钟子期能理解琴声的含义.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得或乐曲高妙.成语意思为"比喻知音难得或乐曲高妙",但仅从字面意思上可以引申为高山和流水,形容山水的美丽.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1.<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2.<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此曲为古琴曲,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二曲. 3."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

高山流水的诗句

高山流水的诗句有:天迥楼高,日长院静,琴声幽咽.昵昵恩情,切切言语,似伤离别.子期何处,漫高山流水,又逐新声彻.仿佛江上移舟,听琵琶凄切.休说.春寒料峭,夜来花柳,弄风摇雪.大错因谁,算不翅六州铁.波下双鱼,云中乘雁,嗣音无计,空叹初谋拙.但愿相逢,同心再绾重结.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卧龙暂而.算天上.有人知.最好五十学易,三百遍诗

知音难觅上一句

知音难觅前一句是:曲高和寡. 全文为:"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译文为:曲子的曲调高深,能够跟着一起和唱的人很少:也因为曲子高深,能够听懂我在弹奏的声音的人很难找.比喻高雅的人或事难以被世人理解,找不到可知已来共同分享.说"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人是俞伯牙.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伯牙心想,一个樵夫怎会懂得

人们把什么的人叫做知音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知音难觅上一句怎么说

知音难觅前一句是:曲高和寡.原句为:"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比喻知己或知音.说"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人是俞伯牙. 起源: 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伯牙心想,一个樵夫怎会懂得我的琴声. 于是伯牙继续鼓琴,内心意在高山,樵夫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