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镜吾是鲁迅哪一部作品里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

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的人。 寿怀鉴,字镜吾,又字镜湖,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 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同时他又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时间: 2024-11-03 21:53:05

寿镜吾是鲁迅哪一部作品里的人的相关文章

寿镜吾是怎样的人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况,持批判的态度.这主要是对当时的教育方法而言的.对寿镜吾先生在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有些人把寿镜吾先生描写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实的.寿镜吾先生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

寿镜吾特点

1.寿镜吾是鲁迅的尊师,也是他的启蒙塾师,为人方正,质朴,博学,严格,善良,慈祥: 2.寿镜吾,名怀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鲁迅便是其学生之一: 3.在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以看出他教学严,寿镜吾有一条戒尺,教学时也有罚跪的规则,严格对待每一位学生: 4.他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鲁迅父亲病重,鲁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寿先

寿镜吾老师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寿镜吾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 1.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2.他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鲁迅父亲病重,亟需一种"三年以上陈仓米",鲁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鲁迅家里,所以后来鲁迅只要回乡便不忘去看望寿先生. 3.1906年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乡完婚,仅在家十天,也要去寿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进京工作后仍与其保持书信联系,1915年底寿夫人病逝,鲁迅

寿镜吾有哪些地方值得鲁迅怀念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三味的意思,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后来的解释是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况,持批判的态度.这主要是对当时的教育方法而言的.对寿镜吾先生在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 寿镜吾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

寿镜吾与藤野先生相同的和不同点

相同点:寿镜吾与藤野先生都比较博学.对于学生比较严格.对学生很热情.生活俭朴.正直.倔强.嫉恶如仇.这两位老师对鲁迅很照顾,不管是藤野先生还是寿镜吾他们对待学生很平等,不用歧视的眼光对待学生. 不同点:寿镜吾教学方式比较守旧.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他的教学方式比较守旧.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生活朴素,对弱国学生无民族偏见,更是对鲁迅很关怀,常常给予鼓励.

请推荐鲁迅的一部作品并说明理由

<朝花夕拾> 推荐理由:<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的10篇作品,以优美的文字.热烈而又深沉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青年,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侧面揭露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景象.作者在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逝去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爱憎分明,作品中流露着一位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回忆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

祥林嫂是鲁迅哪一部作品

1.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角色,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2.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3.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孔乙己是鲁迅哪一部小说里的人物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科举一条出路的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儒家独尊下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

女吊是鲁迅哪部作品里的

<女吊>是<且介亭杂文末编>里的一篇,是鲁迅去世前几个月创作的优秀作品. 简介:<且介亭杂文末编>:收作者1936年所作杂文三十五篇.一九三六年作的<末编>,鲁迅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第一篇至<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似乎同属姊妹篇,虽然当时因是未完稿而另外搁开,此刻也把其放在一起了.<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