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李鸿章的一生

李鸿章的一生概括如下:壮年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双手沾满人民的鲜血;晚年时,代表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甲午战争的烽火使他“一生事业扫地无余”。

时间: 2024-07-31 00:43:55

概括李鸿章的一生的相关文章

用几个词概括贝多芬的一生

用几个词概括贝多芬的一生:坚韧.悲惨.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的出处

出自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概括李鸿章洋务运动的特点

李鸿章的洋务活动大致有以下特点:以"练兵制器"为中心,民用为军事服务:以技术为中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改变专制体制和文化传统:以官办为中心,从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管理.产品分配等都基本上走官方路线,不是市场经济.总之,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化实践的第一人,主要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可以说近代化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

简短地概括刘邦的一生

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

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苏轼的一生

豪迈风流.明白畅达.飘逸旷达.博学乐天.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区别赏析

1.表达思想不同.书愤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临安春雨初霁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2.诗歌风格不同.书愤写于作者闲居山阴失意之时,故诗中多激愤之情,诗风慷慨悲壮.临安春雨初霁写于作者奉皇帝之召到临安,反映了旅居京城的孤寂之情,风格清新恬淡. 3.背景不同.书愤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临安春雨初霁作者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

孩可以组什么词

1.孩农:把孩子好比农作物,家长要知道何时浇灌,何时放养,防止滋生孩子的惰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主能力: 2.胎孩:板起面孔,表示庄严的样子,引申为威严,有气概: 3.孩名:为婴儿命名,引申为婴儿时期: 4.孩奴: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5.孩次:指该婴儿出生时在其家庭所有现有子女中的排列顺序.

郭沫若屈原是话剧吗

郭沫若的<屈原>是话剧,取材于战国时期政治家屈原的个人遭遇和政治挫折,由陈鲤庭导演的概括了诗人一生悲剧的话剧作品,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 <屈原>以楚怀王对秦外交上两条路线斗争作为全剧情节线索,构成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该剧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把屈原一生放在一天来表现,剧情紧张激烈,波澜起伏.

河湟旧卒是一首什么诗

河湟旧卒是一首边塞诗,也是唐代诗人张乔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前两句概括老兵的一生从军经历,后两句写老兵回乡后战友无几,境遇悲惨.全诗意境苍凉,苍劲浑涵.诗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既反映了广大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也表现了老兵返乡后无家可归的不幸,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对老兵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