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如下:

1、首先这句话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原文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信作信义讲,而作反而讲,见字是被动句式,疑作怀疑讲,忠作忠诚讲,而作反而讲,被也是作被动讲,谤作毁谤讲。

3、总结意思讲的是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时间: 2024-09-06 02:19:1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信而见疑中见的意思

信而见疑中见意为被的意思,完整句子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二人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 原文: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做<离骚>,盖自怨生也. 意义: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央台

展信佳见字如晤写在哪

展信佳,是一种问候语也可以说是祝福语,祝察看这封信的你一切安好的意思,写在信的开头. 注释: ①展:察看,省(xǐng)视. ②佳:形声.从人,圭(guī)声.本义:美,美好. 见字如晤是中国早期(明代开始)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字面意思是见到这些字就好像当面见到人一样,多用于写信时.

谤文言文意思

1.动词: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动词:毁谤.<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 [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谤,立之于朝." [

见的古义是什么

1.看,看到.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见牛未见羊也": 2.遇见,碰见.如<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 3.见面,会面.如<琵琶行>中的"移船相近邀相见": 4.拜见,谒见.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于是入朝见威王": 5.召见,接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6.知道,懂得.如<示儿>中的"乃翁

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的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共3次对屈原进行了评价如下: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表达对屈原才能的赞扬.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达对屈原人格的赞扬. 3.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表达了对屈原作品的赞扬和理解,

司马迁事迹或名言谁有啊

名言: 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为什么要写[离骚]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本人也官至三闾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他崇尚"明君贤相"的政治格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楚王的支持让楚国重现"尧天舜日"的政治局面.但由于秦国的离间和小人的谗言(楚王宠姬郑袖和上官大夫靳尚),楚王愈来愈疏远屈原,甚至几度流放他.这时屈原的悲伤应该是极大的,但同时他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 于是在<离骚>之中,用香草和美人等意象分别象征自己的才能.抱负和楚王,希望借此感动楚王,和他一起为国家的中兴努力:并且借此抒发自己的悲愤. 司马迁曾

屈原为什么要死

屈原自幼饱读诗书,博闻强识,在早年的时候,很受楚怀王的赏识和重任,屈原也为楚怀王提出很多实际和可操作的建议,改革政治,提倡"美政",楚国有了屈原,一度国力得到了提升,但由于屈原"正道直行",不愿意与别的贪官.奸臣同流合污,因此受到小人的诬陷和排挤. 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竭尽自己的能力辅佐君王,却被诬陷,被君王怀疑,换做是谁都是一件愤怒又痛苦的事情,于是屈原说:"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

屈原列传第三段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