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时间: 2024-11-03 16:58:49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的相关文章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啊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刘邦,他在攻入关中后把人们召集起来,表示秦朝的律法严苛害人,现在所有人只需要遵守杀人者死.伤人及盗窃抵罪的三条法律,众人对此拥戴,刘邦以此收服人心.后来,约法三章常指制定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刘邦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刘邦,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攻入关中后,秦王子婴向他投降后,刘邦进入咸阳,想要住在豪华的王宫之中,但他的心腹告诫他不能这样做,以免失去人心. 刘邦接受建议,将王宫封闭,留下士兵保护王宫和库房,并离开咸阳.为了得到人心,他还把关中各地的人召集起来,

鹤立鸡群的主人公是谁

1.鹤立鸡群主人公是嵇绍. 2.鹤立鸡群,汉语成语,拼音是hèlìjīqún,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出自<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谁

1.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主人公是诸葛亮 2.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 据<汉晋春秋>有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

破釜沉舟主人公是谁

1.破釜沉舟主人公: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2.<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

1.画龙点睛主人公:张僧繇(yáo),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2."画龙点睛"原本是用来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精妙,后来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

1.成语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2.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典故,当时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故意为难他,给他十天的时间让他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巧妙利用草船借箭的方式,不出三天就集齐了十万支箭.

神机妙算的主人公是谁

1.神机妙算主人公:王涣. 2.神机妙算,汉语成语,拼音是shénjīmiàosuàn,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出自<后汉书·王涣传>. 3.<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1.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2.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 3.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 4.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中兴元年(5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1.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西晋的文学家左思. 2.洛阳纸贵的典故跟左思所写的<三都赋>有关,当初<三都赋>刚完成时,因为作者不够出名,文人墨客都不待见左思的作品,之后<三都赋>得到了一些名家的点评后,竟一夜之间在洛阳名声大噪. 3.现用来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