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龄的称谓

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岁至3岁。髫年,指7岁。龆年,指8岁。舞勺之年,指13岁至15岁。舞象之年,指15岁至20岁。弱冠,指男子20岁。破瓜年华,指女子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艾,指50岁。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杖朝之年,指80岁。耄耋之年,指90岁。期颐,指100岁。

时间: 2024-10-19 10:53:05

关于年龄的称谓的相关文章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1.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2.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

30岁在古代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30岁在古代年龄的称谓是而立之年.这个词的意思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不逾矩."后来还引申处其他古代年龄称谓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古代说自己年龄怎么答

古代说自己年龄的回答方式: 1. 问老人:高寿: 2. 问女孩:芳龄几许: 3. 问一般人:贵庚. 古人年龄的称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喜寿8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 ,人瑞108岁.

14岁可以称为什么年龄

在古代,14岁的少年称为:舞勺之年:14岁的少女称为:待嫁之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在现代,14岁就是少年期,初中生. 古代每个年龄的称谓: 少年:未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8岁:适龄韶年:10岁:幼学: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志学:15-20岁:舞象之年:20岁:弱冠. 少女:7岁:适龄髫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16岁: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24

垂髫之年是多少岁

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

标梅之期是什么意思

标梅之期是指女子出嫁的时期,标梅是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我国对女子年龄的称谓有如,及笄之年.桃李年华.花信年华等.

垂髫在古代是多少岁

垂髫是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