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怎样计时的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它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玉日晷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时,针影位于正北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时间: 2024-11-05 12:32:50

日晷是怎样计时的的相关文章

日晷和日冕的区别

1.日冕:是一种自然现象,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色球层和光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或通过日冕仪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2.日晷:是古代计时仪器,也称日晷仪,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圭表和日晷的区别

1.结构不同:圭表由表和圭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为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为圭:而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2.作用不同:圭表是用于观测季节的一种天文仪器:而日晷则用于计时. 3.起源不同:圭表是由于人们发现影子的长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发明:日晷则是由于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照射的方向不一样而发明出来.

时钟是谁发明的

时钟是由利比发明,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古埃及发现影子长度会随时间改变,发明日晷在早上计时,他们亦发现水的流动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发明了水钟.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他们亦会用烧香计时.将香横放,上面放上连有钢珠的绳子,有报时功能.

钟表的历史

中国最早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晷"两种计时工具,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工具的国家之一.到铜器时代,使用青铜制的"漏壶".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到现代的钟表.手表等.

古代看时间的叫什么

漏刻.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刻漏,中国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古代日晷如何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

日晷计时和钟表计时有什么发现

1.钟表计时有机械误差,而日晷有均时差. 2.日晷不能晚上和阴天看时间,但钟表可以. 3.日晷显示的时间是所在地点的地方时间,钟表显示的是所在时区的标准时间. 4.钟表计时的误差来自于不精密机械内部,日晷的误差来自于地球转轴与轨道面之间的倾斜.

古代是怎么计时的

在古代,是通过日晷来计时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日晷的晷针有点像时钟上的分针.时针,而日晷的晷面则布满了时间的刻度.在晷面上有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

1.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2.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3.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