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年少惜春残的作者

裴士淹

“长安年少惜春残”出自唐代裴士淹的《白牡丹》。裴士淹,唐朝诗人,其著有《白牡丹》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尝为郎官,开元中任给事中,天宝末年为京兆尹,宝应二年为左散骑常侍、绛郡开国公,永泰二年任检校礼部尚书、礼仪使。大历五年贬为虔州刺史。

时间: 2024-08-09 21:36:20

长安年少惜春残的作者的相关文章

长安年少惜春残是哪个诗人写的

"长安年少惜春残"出自唐代诗人裴潾著有的诗作,诗题名是<白牡丹>. 全诗如下: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唐诗纪事>卷五十二载:有一天,裴潾到长安城内的太平院赏花,在墙壁上题写了此诗.大和中(831年左右),文宗"驾幸此寺,吟玩久之,因令官嫔讽念.及暮归,则此诗满六宫矣."由此可见,这是一首为白牡丹鸣不平的名作,曾因唐文宗李昂的赏识,风靡皇庭. 全诗虽笔笔叙事写物,却能不即不离,曲折见意:虽未着一字

长安年少惜春残作者是谁

个人简介: 裴潾,生年不洋,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门荫入仕,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 文学成就: 大和七年即公元833年任左散骑常侍,充任集贤殿学士.期间,裴潾曾收集历代文章,续后梁昭明太子的<文选>,编成30卷<大和通选>,附音义与目录l卷,一并上献给唐文宗.不过,裴潾在编选这部文集时,对当时文士,几乎素与己少有交住者的文章都很少选入,因而受到大家的非议.这部文选也不为时人

李清照春残

原文: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春残>是宋代杰出女诗人李清照南渡后寄居某地所作.全诗被<诗女史>.<名媛诗归>.<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诗集>等古籍所收录. 此诗一反大多数李诗雄浑的写作手法,采用雅致纤细的表达方式.以白描方式来叙事,描写晚春之景,难得的一个典故也没有使用.单纯的表现了作者客居异乡,在愁病中的思乡之情.

春游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诗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安排构图.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思想情感,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的思想感情:春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绦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春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

春游湖的作者是谁字什么号什么

<春游湖>的作者是徐俯,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 徐俯是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著有<东湖居士集>6卷.早期诗风受黄庭坚影响,崇尚疲硬,强调活法,要求"字字有来处",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创新,诗风趋向平实自然,清新淡雅,别具一格.歌咏德兴故园的<春游湖>是徐俯晚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七言绝句以明快的风格.富有动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雨后山乡春景图.

老残游记作者是谁

1.<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 2.这篇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虢国夫人游春图>重在人物内心刻画,通过线描和色调,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

无人起就月中看作者是谁

无人起就月中看作者是裴士淹,裴士淹的具体描述如下: 裴士淹,尝为郎官,开元中任给事中,天宝末年为京兆尹,宝应二年为左散骑常侍.绛郡开国公,永泰二年任检校礼部尚书.礼仪使.大历五年贬为虔州刺史.全诗为,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