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体现陶渊明是个君子

1、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邮督来督察,为人骄横的邮督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从这里体现出他的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2、陶渊明赞美菊花:“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他辞官回归故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以菊为友,其乐陶陶,他是一个隐士一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希望保持自己高风亮节,悠然自得;

3、陶渊明归隐后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和他的高尚节操。

时间: 2024-12-31 01:58:57

从哪里体现陶渊明是个君子的相关文章

清华大学校徽为什么是紫色

作为清政府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从建校之初所秉承的理念就是"中西合璧".红色,代表中国,象征中华文化:蓝色,代表海洋,象征海的那一边的西方文明.而将红色与蓝色调在一起就是紫色.因此,紫色对于清华而言,就是象征中西合璧. 紫色是清华的标志色.无论是校徽.校旗还是清华的毕业证都是紫色的,甚至连玻璃门上贴的装饰胶条.校车上的喷涂文字.学校发给大家的校园文化T恤都是清一色的紫.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什么意思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品行的要求,君子应该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而非像小人一般,遇到事总是从他人身上找原因. <论语·卫灵公>的介绍 <论语·卫灵公>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君子小人"观,除此之外,也论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论语·卫灵公>包括42章,其中著名

清华大学校徽的意义

清华大学校徽于2003年12月学校以"清华老校徽图案"申请注册教育服务类商标,并于2006年4月获批.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 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基本上概括了<易经

清华北大的校徽的含义

清华: 1.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 2.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它们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 北大: 1.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 2.在这枚校徽上

化民成俗体现教育的什么功能

化民成俗体现教育的政治功能,"化民成俗",读音[huàmínchéngsú],释义是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这一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原文为:"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民成俗的意思即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君子成仁之美下一句

下一句是: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意思是: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陶渊明的饮酒诗中,蕴涵了他很深的人生观,酒是陶渊明的避世免祸的手段,是他隐居生活的精神寄托:常常和酒相伴出现的菊.松.飞鸟意象,则是陶渊明高尚气节的象征,理想境界的追求:酒又是陶渊明抒发生命感慨的最好媒介.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是将酒与诗完美融合的第一人,也是大量创作酒诗的第一人.酒赋予了陶渊明其人.其诗特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陶渊明酒诗的研究分析表明:酒不只是陶渊明抒情写性的工具,更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酒就没有陶渊明,也就没有陶渊明诗.酒化了的诗和诗化了的酒,使陶渊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品行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品行论述有"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君子和而不同出自哪里

君子和而不同出处:<论语·子路>.<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