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第三计是什么

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典故:子贡借刀杀吴王夫差、刘秀借刀杀李铁。

时间: 2024-10-07 11:58:37

三十六计中第三计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无中生有属于三十六计中的什么计

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第七计,敌战计中的第一计.这一计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反间计属于三十六计中的什么计

"反间计"属于"三十六计"的败战计.败战计是三十六计第六套计,包括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反间计的具体内容:在疑阵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qu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中的第36计是什么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

连环计是哪三计

连环计是这三计,蒋干盗书,反间计杀蔡瑁,张允,周瑜打黄盖,苦肉计骗取曹操信任,利用蒋干带庞统见曹操献连环计,锁船建功,连环计选自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指中国古代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是什么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是"擒贼先擒王". 擒贼先擒王意思是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擒贼先擒王原典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擒贼先擒王"中体现的哲理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擒贼先擒王出自<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以退为进是三十六计的哪一计

三十六计中至少有2个符合要求(类似以退为进)第一.欲擒故纵: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解析: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第二.以逸待劳:原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解析:以逸待劳之计,就是在敌人气势正盛之际,采取不直接进攻的战略,而是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消磨敌人

自然数中所有三位数之和是多少

首先自然数中所有三位数是包括100至999的所有正整数.在这些三位数中最小的数字是100,最大数字的是999,所以共有999减100加1个自然数,即共有900个符合的自然数. 那么求这些符合条件的所有三位数的和,可根据100加999乘以900再除以2计算得,自然数中所有三位数之和为494550.

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

最后一计即第三十六计是走为上计,这一计是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一个计策,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中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水浒传>第十八回中写到晁盖道: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指谓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