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是谁

关于陈寿的父亲,一共有三种说法:

1、陈到,汝南人,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替李严守永安,八年,卒官,陈到去世之时是为公元230年,而陈寿却是公元233年出生,因此此说法不可信。

2、除了陈到之议外,坊间也有人认为陈寿之父是为蜀汉将军陈式,陈式其人,史书未有专传,公元229年攻克武都、阴平二郡,可是当论及陈式为陈寿之父,史料却无记载。

3、在晋书的记载中,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受髡刑,马谡死于公元228年,而陈寿父因失街亭之事而受株连,此后返回家中,过了几年陈寿才诞生。

时间: 2024-08-05 16:08:27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是谁的相关文章

三国志作者是陈寿还是裴松之啊﹖

三国志的作者是晋代陈寿,宋代裴松之为其做注解.<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

三国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三国志>作者是陈寿,晋代作家 1.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2.<三国志>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36.7万字.

三国志里面的关羽厉害吗

1.关羽,是三国里斩杀名将最多的人物.他定军斩杀夏侯渊让他一战成名,获封五虎上将,而关羽曾乱军中斩杀颜良是关羽斩杀.后斩杀庞德,所以对黄忠获封感到不屑也可理解: 2.关羽也是三国武将中战纪最辉煌的,无论是阵前斩将还是指挥大战,水淹七军夺得樊城.关羽无愧三国第一猛将: 3.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4.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今东西虽为一

三国的原作者是谁

三国志作者陈寿.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陈寿出生于233年,逝世于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罗贯中出生大约于1330年,逝世大约于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

一日无书后面是什么作者是谁

一日无书后面是百事荒芜,作者是<三国志>陈寿,西晋历史学家.作者对读书的体会,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意思大概是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便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了.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

三国志有多少字

三国志的字数有为322643字.<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作者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陈寿与诸葛亮有什么私怨

这个事情在<晋书·陈寿传>中约略有所记载.大意是说,陈寿的父亲当初是蜀汉大将马谡手下的一员将领.街亭之战时,马谡受到诸葛亮的处罚,陈寿的父亲也受到牵连,受到了处罚,不过并没有被斩首.<晋书>之所以要写这件事,目的是说陈寿父亲虽然受到了诸葛亮的制裁,但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诸葛亮的时候,并没有因私废公,而是秉笔直书,把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写出来了.这说明陈寿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历史学家,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五猖会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写"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控诉和批判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壬辰寒食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壬辰寒食>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五言律诗. 情感:此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