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孰怎么解释

孰:“谁”的意思,古汉语用词。 语出《子路问学》,《子路问学》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擅长因势利导,将对方的话加以引申,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清了道理。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时间: 2024-10-08 06:01:40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孰怎么解释的相关文章

名人既学又问的小故事

名人既学又问的小故事: 1.伽利略好奇善问: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行?"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老师诲人不倦,他就没完没了地问,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2.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去向程颐请求学问,却赶上程颐正在屋中小睡.杨时于是静立门口,

学与问谚语

1.生命有尽头,学问无止境.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人生有限,学问无涯. 4.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5.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6.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7.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8.老要常讲,少要常问. 9.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1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11.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 12.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 1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1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5.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学与问的两个事例

1.<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2.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事例,他的喜欢问对他的成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与问谁重要

1.学习:如果不学习的话,怎么会有想出问题来询问,所以学是问的基础: 2.提问:学习的过程难免会有不懂的地方,可能自己没有办法弄懂,不问的话就会一直不懂,故说问是学的过程: 3.你可以靠学习为主要观点,说明学的好处,学可以带给我们知识,只有学了,才会去问: 4.学的目的是问,问而无果求学,有问才有学,知道的道理越多疑问越多,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达到全知: 5.有学才有问,有问才有学,生活中两个缺一不可.

敦品励学重知笃行是什么意思

敦品励学:砥砺品德,发奋学习,"敦"本为厚重意,引申为奋勉,敦品等于说砥砺品德,励也有奋勉.致力的意思,励学,即发奋学习,"敦品励学",出自清学者梁章钜的<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 "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梁章钜以"敦品励学"来评价可为儒者典范的人,说明它反映了学者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 重知笃行:其含义是以自己踏实的态度,认真实践,积极探求科学知识,追求科学真理,<礼记中庸>中,&

什么学什么问四字成语

符合题意要求的有如下两个,分别为∶ 1.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出自宋朝朱熹的<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2.博学审问: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求学长受学弟攻的文

<让你叫我老公>,作者:曳心: <兽夹>,作者:蝙蝠: <冤家易结>,作者:玉师师: <微微的微笑>,作者:蝶之灵: <少爷霸爱小丫头>,作者:亦小沫: <贵族学校的冷酷公主>,作者:冥柏佳: <韩娱之学霸重生>,作者:球球熊: <带着空间上大学>,作者:七夜忘情: <校园霸主之一统黑道>,作者:馒头少帅: <花心校草霸上我>,作者:夏琳心.

树头新绿未成荫的解释

意思:树枝上才发出新的绿芽绿叶,还没有形成树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孰视之的孰什么意思

孰,通假字,同"熟",意为仔细.出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