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之子刘湛简介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今河南邓县人,他是建立南朝宋的功臣之一。官至丹阳尹,早年历辅宗王外镇,后期入朝,并依结执政的彭城王刘义康,见宋文帝多病更图让刘义康继位,终为文帝所诛。文帝即位初,刘湛为侍中。刘义康为彭城王时,刘湛是彭城长史,深得刘义康的信任。刘义康专主朝政,刘湛势倾朝野,欲废尚书仆射殷景仁,景仁以养病之名,终日在家闲居。元嘉十七年十月,因阴谋立刘义康为帝,宋文帝捕杀刘湛和他的三个儿子,及其党羽刘斌等八人。

时间: 2024-10-16 17:17:11

刘禅之子刘湛简介的相关文章

刘禅之子叫是怎么死的

1.刘璿,刘禅长子,十五岁被立为太子,蜀汉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2.刘瑶,刘禅二子,蜀汉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3.刘琮,刘禅三子,蜀汉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4.刘瓒,刘禅四子,蜀汉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5.刘谌,刘禅五子,北地王,曾反对谯周降魏的提议,但被刘禅拒绝,遂于蜀汉亡国当日自杀. 6.刘恂,刘禅六子,蜀汉亡后投降.蜀亡后,洮阳王刘恂不愿降魏,

刘湛秋著有诗集有哪些

刘湛秋著有诗集有:<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遥远的吉他>.<抒情诗的旋律>.<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等. 刘湛秋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等多种文字.

汉武帝之子刘据怎么死的

自尽. 武帝与太子据政见不同,对其日益疏离,致使父子间沟通不畅.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被佞臣蒙蔽,刘据起兵反抗后兵败逃亡,而后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武帝后来知道太子冤情,加以晚年丧子之痛,他的余生一直在悔恨中度过,刺激极大,促使他"轮台悔过"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治国之策开始由"多欲"向"无为"回归. 刘据之孙刘询后来登上帝位,为汉宣帝.即位后谥刘据曰"戾",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

柏子的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1928年5月写于上海,1935年改写,当时发表于1937年8月,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柏子的水手与辰河岸边一个妇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这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较为精短的一篇,该小说看起来故事简单,有些地方甚至不合文法,然而通过沈从文平静的叙述,水手的快乐跃然纸上,透过这静静的快乐,我们从中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真实和生活的艰辛,也从中读出了作品人物中快乐的背后所蕴涵的淡淡的哀伤.

冯子都西汉简介

冯子都名殷,字子都,汉族,西汉长安人,逝世日期是公元前66年,是霍光的管家奴,霍光执政时,冯子都因受霍光宠幸,常与其计事,朝廷百官相争与之交结,但是霍光死后,冯子都与霍光之妻私通.有关冯子都的诗有宋代梅尧臣的<冯子都诗>.唐代李益的<金吾子>.汉代辛延年的<羽林郎>,描写冯子都的事最早见于<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康熙第五子胤祺的简介

1.爱新觉罗·胤祺,清康熙帝第五子,宜妃郭络罗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 2.康熙三十五年,胤祺率领正黄旗大营随康熙出征葛尔丹.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胤祺同胤禛.胤祐.胤禩被封为多罗贝勒: 3.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胤祺又叫做允祺: 4.康熙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丑时薨,年五十有四,谥曰温.雍正十二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汉武帝之子刘据

卫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母为卫皇后. 刘据生于元朔元年春,于元狩元年夏立为皇太子.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征和二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冤案平反后,汉武帝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汉宣帝刘询继位后,为祖父刘据追加谥号曰戾,重修陵寝,供奉祭祀.

李超时之子李铁成简介

李超成之子李铁成,男,1957年9月出生,中学特级教师,现任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校长,二道区教育局副局长.长春市外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吉林省高中毕业会考命题组成员.吉林省海外学人会理事.中国校长工作研究会吉林省分会理事.长春市人大代表,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作为吉林省唯一的一名日语特级教师,为长春市及吉林省的日语教学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日语教学.指导竞赛.日语教学研究.指导省级日语教改实验 ,开展对日语教学交流活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自从1985年来为省.市教研部门编写教学资料及

刘湛秋的斗蟋蟀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先概括阐述建国前,在"我"的家乡几乎人人都斗蟋蟀,其次仔细描述了"我"的邻居斗蟋蟀的故事,最后总结了"我"的新的认识,通过作者对童年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眼前城市环境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