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历史评价关于对事件的

1、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4、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

时间: 2024-09-12 02:53:14

如何写历史评价关于对事件的的相关文章

纪传体史书是以什么为中心写历史

纪传体史书是以记叙人物活动为中心写历史,纪传体是亚洲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为何唐朝历史评价高

朝历史评价高的原因: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是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

雍正皇帝的历史评价究竟如何

对雍正皇帝的历史评价: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一个敢于改革.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拓展: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

怎样写实验评价

实验性评价就是在对政策输入变量和过程变量直接控制的条件下对政策执行结果的监测和评价:它的理想状态一般是"控制科学实验",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有一个特殊的输入变量或过程变量除外)都被控制保持不变或当做似真的备选(竞争性)假设: 在写实验评价的时候,先综合写总体评价,再写本次实验的收获与失误,总结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在哪方面值得加强与改进,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整理,思考整理出改进的方法以避免在下次实验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邓稼先开头为什么写历史

<邓稼先>开头写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邓稼先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研制原子弹的具体理论,写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受列强欺压侵略的屈辱,直到中国崛起,并研制出威吓世界的原子弹,来突出表现原子弹的巨大历史作用,衬托邓稼先的贡献多么重要.

为什么雍正的历史评价不高

1.雍正帝去世后(1735)至19世纪晚期:官私史书均对这位名列"列祖列宗"的"世宗宪皇帝"歌功颂德: 2.19世纪晚期至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近代民族主义在否定清朝中逐渐兴起,大量关于清代的负面评价与谣言浮出水面:对雍正帝的恶评作为这种大气候的一环出现,他被塑造为"夺嫡"."凶残"的形象: 3.1920年代至1980年代清史学科逐渐发育:因袭上一阶段结论,仍然出于"恶评清朝"的缘故而对雍正帝持有负面

推荐几本写历史好的书或者作者

写历史好的书: 1.<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已完结: 2.<中国近代史>:作者吕思勉,已完结: 3.<如果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已完结: 4.<史记>:作者司马迁,已完结: 5.<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已完结.

史料解释与历史评价的区别

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历史评价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必须有鲜明的立场,比如是从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刘协的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1.袁术: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 2.袁山松: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终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负鼎而趋,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汤.武而杀君,操因尧.舜而窃国,所乘不同,济其盗贼之身一也.善乎!庄生之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信矣. 3.范晔: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