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1、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审核和驳回诏书;

2、门下省发现中书所拟诏令有违失,可以驳正,封还中书重拟,即封驳;

3、门下省属官给事中,有权在中书所拟诏令上进行涂改,驳归中书重写,此称涂归。

时间: 2024-09-23 20:08:14

唐朝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唐朝秘书的职能

唐朝"秘书"应该指的是秘书省.唐朝秘书省一般设有: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并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后少令改称少监.再后来,秘书省改称兰台,监改称太史,少监改侍郎,丞改大夫,秘书郎改兰台郎.武则天期间,秘书省又称麟台.

唐朝大都督府什么级别

大都督府是唐代官署名,都督一人,从二品. 都护府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负责边疆事务.都督府是唐王朝在内地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管理内地事务. 唐代,都督一般兼任治所州的刺史,出现了都督.刺史两个长官合一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都督府与治所州政府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都督府与治所州政府之间是合署办公的关系.两套僚属机构合并:另一种形式则是都督府与治所州存在着都督府官员与州级官员两套僚佐系统,这两套系统虽拥有一个长官,但并不是合署办公,而是相对独立,互不统属.都督府

唐朝的官吏等级

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 唐代正一品大官是三师与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与太尉.司空.司徒.从一品是指太子的三师,这一品级上的官只是一种很高的虚衔,一般无实际执掌,并且不常设.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其他两省是门下省与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为侍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侍从皇帝,因此两省长官与尚书左右仆射在唐初就形成了中央的决策机关. 后来,由于皇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决策机关的实力

唐朝法制史

1.唐朝中央政府的体制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央政府的三个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与尚书省. 2.中书省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经门下省审核驳正后,交皇帝批准,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诏敕和经皇帝批准的各项政令. 3.三省的长官集体出任宰相,三省的职权明确划分,各有分工,互相制约,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个中央行政部门. 4.吏部掌职官的任命.考课.管理等,户部掌户籍与财政收入管理等;礼部掌祭祀.礼仪.教育.科举等,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的选授.考课.武举.军事行政等,刑部掌大理

唐初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唐初在隋朝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补充,三省分别为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即隋朝的内史省,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旨,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长官叫侍中: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构,长官有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职能相互分工和制衡,确保了皇权的独尊.

元朝一省制与唐朝中书省的区别

在中央,元朝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制,唐朝实行三省制,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中书省,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撰拟诏旨敕令,而审议,执行则由门下,尚书两省分别执行,这叫分权制衡,分权往往带来行政效率的降低,所以唐朝以后就逐渐过渡为一省制,无论是三省,还是一省,其长官都是宰相,元代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十个左右的行中书省,职官设置同中央,以总揽地方政事,元代的行省制很好地解决了古代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庞大帝国内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所以后来被长期沿袭,所谓一省制,就是在中央,用单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什么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官制,虽然确立于隋朝,但是早在汉朝和三国就出现了,之后在数百年内,三省的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直到隋朝确定三省六部制. 从字面上来说,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查封驳,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比如散骑常侍这个职位,一般都把它归于门下省,但是魏晋时期,它又自成一派,身具中书和门下的职能.再比如初唐时,门下省是第一部门,宰相都去那里开会,唐中宗继位后,裴炎是中书令,宰相们又都到中书省开会.由此可见,门下中书两省实力很难一较高下

为什么大太监唐朝的就那么牛

唐朝太监势力强大出现在中唐,原因如下: 1.通常情况下,皇帝勤政多才,政治清明时,不太容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而皇帝年幼,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烈时,则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 2.中唐前期出现频繁的宫廷政变,使得宦官得以其特殊的地位和职能参与政事,皇帝荒淫糜烂,政事懈怠,宦官阿谀媚上,施展权术,因而取得了一定地位: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及衰,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天下动荡不安,政治腐朽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更趋激烈,藩将叛乱和朝臣的不忠,加深了皇帝对将相的猜忌,这一切给宦官势力

唐朝的宰相权利大不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所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是宰相.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