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理论存在哪些问题

板块构造理论就其对地球区域的划分是合理的。存在根本的问题应该是对地球体积不变和板块挤压的假设。

1、由此据观测到有海底扩张的现象即推导出同时存在地壳下插的结论;

2、由地壳下插进而推导出地幔中有对流的结论;

3、由于地幔存在对流进而推导出地壳下插消融和海岭的隆起。这一系列的推导都是不成立的。

时间: 2024-10-12 02:27:47

板块构造理论存在哪些问题的相关文章

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地球自从形成以来在地表和内部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正是地球的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是形成地球表面差异的重要原因.探讨地壳运动的产生原因,需要用大地构造理论加以解释. 在板块构造学说中,关于构造事件和造山作用的模式,只有岩石圈板块俯冲作用和板块碰撞作用所形成的岛弧.火山和褶皱山脉等.但近年人们发现了很多以断层为边界的地质实体,这些地质实体与其相邻区域相比,显示出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沉积建造.生物化石群落.地质历史等,但却不具有俯冲或碰撞的痕迹,而只显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新的全球构造学说,板块构造说的建立标志人类进入革命时期: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岩石圈在软流圈上滑动,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2.板块在移动中相互挤压,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地球板块之间相互运动: 3.地幔对流作用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板块的边界是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由于地幔的对流,板块在洋中脊分离.扩大,在俯冲带和地缝合线处下冲.消失.全球被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等6大板块.其间还有一些小板块,如可可板块.智利板块等.板块构造理论强调板块的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可以产生.生长.消亡,而且这种变化可以定量预测.

板块构造的概念

板块构造理论是一种现代地球科学理论.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厚度大约为100至150千米的巨大板块构成,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裂谷与转换断层带.该理论对地质地理学以及生物学影响很大.不同大陆上地层.矿产.动植物分布,几乎只有通过板块构造的理论才能够解释.

大洋中脊如何形成

大洋中脊是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形成的.当两个大陆板块分离时,熔岩(热的液态岩石)从地球深处涌出,创造出新的地壳和洋底,这时就会形成大洋中脊.这种移动的熔岩同样也会推动板块分离.促进板块移动,同时也促进海底地壳板块的持续形成.在特定区域,熔岩堆积,最终形成了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

红海在什么地方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巴湾. 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具有战略价值. 红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据研究,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部也有如大洋

红海位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扩张边界).它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目前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 红海是怎么形成的 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诞生以后,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红海的形成.科学家们认为,大约在4000万年以前,红海并不存在.那时非洲与阿拉伯半岛并未分开. 后来,地壳在今天红海的位置上发生了断裂,阿拉伯半岛的陆地不断北移,红海各地不断拓宽:通过曼德海峡,印度洋的海水灌了进来,今天的红海

火山在哪里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

什么是双变质带

1.双变质带由日本地质学家都城秋穗1961年首先提出,他认为环太平洋区域和世界许多地区常由大陆侧的低压带和大洋侧的高压带组成双变质带,形成时期相同或相近: 2.双变质带的形成是大洋板块在岛弧或大陆边缘之下俯冲的结果,高压带是冷的洋壳向陆壳之下俯冲所形成,而低压带的和火山岩是由于俯冲的洋壳在深部发生部分熔融所产生,双变质带成为板块俯冲带的主要标志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之一: 3.双变质地带指变质时期相同而变质作用类型不同的两个相邻变质地带,变质地带是以类型为基础,包括不能确定压力类型的单相变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