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呢

水未结冰时,分子间有氢键,分子无序排列,分子间距离小故密度相对较大体积小。分子结冰后,晶体中分子排列整齐,破坏氢键,分子间主要是范德华力,引力减小,分子间空隙大,故密度小体积大。

时间: 2024-08-15 07:57:19

为什么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呢的相关文章

水结成冰后体积会怎么样

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因为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它比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大得多.当水处于液态时,在氢键力的作用下,水分子靠近,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体积小.而变为固体时,水变为晶体,分子排列有了规律,氢键的作用力削弱,宏观的表现为体积变大. 水结冰其实是一种结晶的现象,结晶首先需要有凝结核,然后凝结核不断长大,最终长成大块晶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

水变成冰后体积如何变化

1.水变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2.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化原因: 变大的原因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水从液体到固体冰,体积增大,所以密度减小,所以冰可以浮在水面上.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作用力,叫氢键,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所以结冰时,水分子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排列,而导致分子间距反而比液态时的无规则来的大,而导致冰的体积膨胀了.

水变成冰后是固体还是液体

水变成冰后是固体.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是一个复杂的多体系统.固体的基态不仅是能量最低的状态,而且还是某种有序状态.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上所测得的宏观属性是固体在外扰动作用下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响应.一般来说固体是宏观物体,除一些特殊的低温物理学的现象如超导现象.超液现象外固体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示量子力学的现象.

水结成冰的原理是什么

水结成冰的原理是凝固,下面是原理简介: 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需加压才能凝固为固体.大多数的物质其凝固点和熔点温度相同.但有些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会不一様.许多液体在凝固时会结晶,形成晶体的固体.结晶的过程是一阶的热力学相变化,在液态固态共存的期间,系统的平衡温度不变,等于凝固点.结晶主要包括二个现象:成核和晶体生长.成核是指分子开始聚集形成晶核,在奈米尺

水结成冰的条件是什么

水结成冰的条件:压力对水结成冰的影响很小,主要是温度,在0摄氏度或者0摄氏度以下,有晶核的条件下会变成冰.

水结成冰为什么会膨胀

这是冰结构的特殊性造成的,为保持稳定结构,冰中水分子键角增大,通过氢键形成正四面体的结构,其中的孔洞增加,因此体积增大.冰的密度比水小,冰的密度0.9g/cm3,水的密度是1g/cm3. 根据密度=质量÷体积,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则体积变大. 一般物体都是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即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但水在0℃-4℃之间,却出现反常膨胀现象,热缩冷胀,即温度升高体积减小,温度降低体积增大.

海水结成冰后为什么是淡水

因为当海水结冰时,海水中的纯水就自动的分离出来,而把海水中所含的盐类排斥在外,于是,冰块就变淡了,冰块溶化时的水就成为淡水了,海水结冰可以排除其它杂质的现象可以启示人们用冷凝法进行海水淡化. 海水是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海水是名符其实的液体矿产,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万吨的矿物质,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海水还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和气候的调节器,世界海洋每年蒸发的淡水有450万立方公里,其中90%通过降雨返回海

水结成冰需要怎样的条件

在一定压强下,温度需要在0摄氏度或者以下.其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将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开始是少数微粒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所谓的晶核,而后围绕这些晶核成长为一个个晶粒.因此,凝固过程就是产生晶核和晶核生长的过程,而且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水结冰后体积为什么会膨胀

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很强的分子,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当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周围有四个氢原子,这种排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种敞开结构,使得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体积会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