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经过不知难上一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书:知识。到:等到。用:需要,有所用。时:时候。方:才。恨:悔恨,后悔。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警世圣文》原名应叫《增广贤文》,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所以它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时间: 2024-07-30 05:37:43

什么是非经过不知难上一句的相关文章

事在易而求诸难上一句

事在易而求诸难上一句是道在迩而求诸远,意思是:道理很近却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事情很容易却按困难的方法去解决.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道在迩而求诸远"是舍近求远,"事在易而求诸难"是舍易求难.在孟子看来,无论是舍近求远还是舍易求难都没有必要,都是糊涂.相反,只要人人都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平易事努力,比如说亲爱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也就会太平了.

山游不知疲上一句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作者:白居易 诗词正文: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上一句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上一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鸿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难酬蹈海亦英雄的上一句是什么

难酬蹈海亦英雄的上一句是面壁十年图破壁.出自近现代诗歌<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是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上一句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上一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不知转入此中来的上一句是什么

不知转入此中来的上一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名誉失去难挽回的上一句是什么

名誉失去难挽回的上一句是黄金失去可再得.黄金失去了,还可以再挣到.可是,好名誉一旦失去,就难以挽回了.可见,名誉比金钱更重要,好名誉一定要好好保持,不要为了钱财而做出有损名誉的事情.

知己难寻的上一句是啥

知己难寻的上一句是"千金易得".知己,顾名思义是了解.理解.赏识自己的人,整句话的意思是一千两黄金很轻易就能得到,但是真正懂自己的人却很难遇见. 这句话来源于<红楼梦>五七:"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里面的意思是黄金虽贵,万两也容易得到:而友谊比黄金更可贵,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也难以寻求.后面才慢慢演变成"千金易得,知己难寻."

莫论他人是与非上一句

"莫论他人是与非"上一句是"常思自身错与过". 出自嘉靖年间罗洪先的<醒世歌>.全文内容为:心至虚时能受益,事非经过不知难,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翻译:谦虚的态度才能学到东西,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一个人静心独处的时候要时常反省自己所犯过的过错,和别人闲谈的时候切莫谈论他人的是非. 四句诗主要写人的行为态度,表达了作者为人公正,人格高尚,谦虚学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