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质微溶或难溶于水

一.盐的溶解性:

1、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

2、含氯的化合物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3、含硫酸根的化合物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4、含碳酸根的物质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二.碱的溶解性:

1、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2、难溶性碱中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时间: 2024-12-25 14:28:01

哪些物质微溶或难溶于水的相关文章

微溶与难溶的区别是什么

微溶指溶解度在0.01克至1克每100克. 难溶指溶解度小于0.01克每100克. 通常把在室温即20度下,溶解度在10克每100克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至10克每100克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克至1克每100克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每100克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溶解为绝对,不溶解为相对.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高中化学难溶物质和微溶物质

高中化学易溶.微溶.难溶物质: 1.钾纳氨对应的盐全部溶解: 2.氯化物只有氯化银不溶,氯化铅微溶: 3.碳酸盐只溶解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其中碳酸镁微溶: 4.硫酸盐不溶解硫酸钡.硫酸钙(微溶).亚硫酸镁(微溶).硫酸银: 5.碱里面除了强碱(四种: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铵以外都不溶,氢氧化钙(微溶): 6.硝酸盐全部溶解. 根据物质在20摄氏度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能在水中溶解10克以上易溶.1克到10克可溶.0.01克到1克微溶.0

不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区别

一般认为不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没有区别.绝对不溶的物质没有,所以难溶就认为是不溶.易溶:大于等于10g: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难溶(不溶):小于0.01g. 溶解度计算 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单位是克. 溶解度有定义就是指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溶解度用s表示: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

CO2到底是可溶还是易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可溶或能溶. 二氧化碳与水是1比1的溶解度.而0点1以下是不溶或难溶,0点1到1是微溶,1到10是可溶或能溶,10到100是易溶,100以上是极易溶得出. 二氧化碳是一种在常温下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式量44点01,碳氧化物之一,俗名碳酸气,也称碳酸酐或碳酐.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并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微溶于水难溶于水和能溶于水

物质的溶解性依据20摄氏度时溶解度大小区分. 具体规定是: 1.易溶性物质:100克水中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克.如硝酸钾.氯化钠.硫酸铜.蔗糖等. 2. 可溶性物质:100克水中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克,小于10克.如碳酸氢钠等. 3.微溶性物质:100克水中溶解度大于或等于0.01克,小于1克.如氢氧化钙. 4. 难溶(不溶)性物质:100克水中溶解度小于0.01克.如硫酸钡.氯化银.硫化铅等.

氢气难溶于水吗

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 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即氢气在1标准大气压和0℃,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氢气球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现多用氦气填充).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主要用作还原剂. 氢气(H2)最早于16世纪初被人工制备,当时使用的方法是将金属置于强酸中.1766–1781年,亨利·卡文迪许发现氢元素,氢气燃烧生成水(2H₂+O₂点燃=2H₂O),

氯化钠为什么难溶于乙醇

将氯化钠加入液态乙醇中,与氯化钠溶加入水中形成氯化钠水溶液不同,而是形成了胶体. 从相似相容原理来看,氯化钠是极性物质,是离子型化合物,水也是极性物质,乙醇也是极性物质,但极性较弱,故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水溶氯化钠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水溶液,而氯化钠很难溶于乙醇,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形成胶体.

化学常见的难溶弱电解质有哪些

常见的难溶弱电解质有氢氧化银.硫化汞.氯化亚汞.氯化铜等. 弱电解质指的是能部分解离成为离子的化合物.通常包含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四类物质. 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属性.难溶解一般是指该物质不易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酱油难溶于水吗

酱油本身是水溶液,它既不是乳浊液也不是悬浊液,不会难溶于水.酱油: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它用的原料来自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遍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