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监察御史的资料

监察御史是官名。隋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宋两代仅有八品官,明代为正七品,清代为从五品。

监察御史虽说品级较低,但掌监察,权限极广,并直接向皇帝报告,有特权,故权利很大。

时间: 2024-09-05 04:47:02

明朝监察御史的资料的相关文章

都察院监察御史是几品

都察院监察御史正三品副部级.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监察御史是几品官

监察御史,正八品下. 掌分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宋代监察御史是几品官

宋初沿袭唐代制度,监察御史为正八品上:元丰改制后,监察御史为从七品,定额为六人.宋代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中丞,俗称"台长".另置侍御史知杂事一人,作为御史台的副长官. 御史台下属的监察官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以官卑者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者,加"里行",称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而唐代所设的御史台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在宋代前期是一种正三品的加官,元丰改制后升为从二品的职事官,但未授予任何人. 御史台的各官官品如下: 1.御史中丞:宋初正四品,元丰改制定为

清朝监察御史是几品官

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沿袭,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监察御史的职责是什么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谏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品级仅正八品下,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开元初才取消限制.但因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员额,唐为十五人.宋减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

监察御史是个什么职务

监察御史,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御史的一种,隋朝设置,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监察御史不仅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行政官员之权力,并对府州县道等衙门进行实质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范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权益,或者是成为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类似于近代世界各国的督察处.政风室.查贪局.清廉会.廉政署等.

明朝的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1.御史在明朝是隶属督察院的,里面设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2.御史的职责作用就是管理监察.弹劾官员以及建议改正: 3.左右都御史相当于是现在社会的最高检察长之类的,下面的是各级检查官之类.

求明朝名臣李贤的资料

李贤,字原德,明代名臣,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 宣德八年,李贤登进士第,授吏部验封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土木之变"时,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赏识,升任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次年又迁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迁翰林学士,入内阁,升吏部尚书.天顺五年,加太子太保.天顺八年,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宪宗即位,晋升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成化二年十二

明朝郑成功的全部资料

郑成功,出生于1624年,1662年去世,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南明永历帝又封他为"延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