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记互见法

“互见法”,本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时间: 2024-11-10 19:34:51

浅谈史记互见法的相关文章

简述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互见法",即在人物传记中,把人物的主要方面放在本传里写,而把次要方面放到其他传里叙述,这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叙史方法.通过运用此法,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同时也是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以及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就<史记>而言,<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

举例说明〈史记〉的互见法是

互见法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 举例如下: 1.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突出的是项羽的豪爽直率,英勇无敌,对于他的过失,或做了淡化处理,或掠过不提,但却在<高祖本纪>和<淮阴侯列传>中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从本传看,项羽个性鲜明突出,英雄盖世,从<史记>整体来看,又没有隐瞒项羽的缺点,将一个完整全面的项羽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2.如<魏公子列传>,主要是表现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但信陵君并不是时时都

史记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史记>的文学成就如下: 1.<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3.<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 4.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

史记的作用是什么哦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

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以下是关于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4.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5.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6.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7.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史记列传的最后一篇是什么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它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 <太史公自序>内容概述: 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壮游

史记平准书是有关什么内容的文章

<史记平准书>所述的是汉代平准政策产生的由来,实际上系统介绍了汉武帝以前的富国政策,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政府是如何利用权力,扼杀.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以求解决自身财政危机的,其主要措施是改变钱法.卖官爵和卖复徒法.官卖政策.强制征商等,对于整个封建制度,这是一个探索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教益: <平准书>为<史记>八书之一,作者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对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汉书食货志>有重要的影响,继<史记平准书>之后西汉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为什么没三皇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闲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司马迁以五帝作为史记的开篇,并不是一拍脑门就定的.是根据孔子所传的<五

史记中幼而徇齐的徇齐是什么意思

形容非常聪明,意为疾速.徇,通"迅". <史记*五帝记>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生而神灵","神灵"做两个词看,神就是神通,灵就是灵明.意思就是,黄帝有先天神通,而且特别聪明,聪慧超群,非凡人可比. "弱而能言",古文所说的弱,是指年轻少年叫弱小,幼弱. "幼而徇齐",很小的时候就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