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尚不构成犯罪是指虽然在火灾中对对方造成了伤害但是只达到了轻微伤的程度,属于情节显著轻微,伤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但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将会处5天以上10天以下拘留。

时间: 2024-08-06 18:09:07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的相关文章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是什么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托儿所.公共展览馆和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由于大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场所空间大,可燃物多,人员相对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哪些地方属于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医院的门诊.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

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吗

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新消防法(09版)第七十三条: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人员密集型场所如何疏散

利用疏散通道逃生,每个人员密集型场所按规定都设有室内.室外楼梯,火灾初起阶段,这些楼梯是逃生要道,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以防停电被困:人员密集型场所发生火灾后,可将毛巾.口罩浸湿后捂住口鼻防止烟雾侵害,利用绳索.布匹.床单.窗帘等开辟逃生通道,若场所有逃生物品等,还可以利用消防水带.电缆线等逃生:利用建筑物逃生,利用落水管.房屋外的突出部分和通向室外的窗口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逃生机会,要胆大细心,不可盲目从事,否则容易发生伤亡:寻找避难所逃生,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无论白天

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时的顺序

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时的顺序: 1.首火层: 2.着火层上层: 3.着火层下层. 发生火灾时,疏散顺序的产生原因: 1.已经着火的楼层,火灾可能已经或很快将威胁到人身安全,是第一顺序要疏散的: 2.由于火灾发展的特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向上发展的,着火层上层人员受到的威胁更大,所以第二顺序是着火层的上层: 3.火灾发生一段时间后,也会向下蔓延,所以第三顺序是着火层的下层.

机场航站楼发生火灾时怎么逃生

机场航站楼发生火灾时应根据消防标志,并听从疏散人员的引导,通过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逃生,有序疏散至安全地点.航站楼,又称候机楼,是旅客在乘飞机出发前和抵达后办理各种手续,作短暂休息等候的场所.航站楼内各个区域均设有消火栓,可用于初期火灾的扑救.消火栓箱内均配有灭火器,发现初期火情时,工作人员或旅客可使用灭火器及时进行扑救.

发生火灾如何自救

1.从建筑物中疏散:尽量向下而不是向上逃生.不要乘坐电梯,可以利用室内步行楼梯或者消防电梯.不要慌张,切勿盲目跳楼,要将自己充分暴露在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 2.防止火势蔓延:把门关上,可以防止火势蔓延.如果有可能有条件的话,将门淋水,做一些防护隔热的措施. 3.关闭煤气并致电求助:火灾中极易引起煤气爆炸,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应该立即切断煤气总开关,并致电相关部门.如果你家是液化气罐,应该关闭总阀门,并尽可能的远离火源.火场. 4.尝试灭火:当火势较小时,可以用水或者其他的灭火剂

地下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1.首先,我们要建立起消防安全意识.在进入地下商场之初,就一定要对其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记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和位置.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在火灾初起时,地下商场内有关人员应及时引导疏散,并在转弯及出口处安排人员指示方向,疏散过程中应注意检察,防止有人未撤出.已逃离地下商场的人员千万不能因为财物等再返回地下. 3.逃生时,尽量低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万一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断,应尽量想办法延长生存时间,等消防队员前来救援,例如关闭防火门

三氯化磷发生火灾用什么扑救

三氯化磷发生火灾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及气体的初起火灾,也可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常应用于实验室.计算机房.变配电所,以及对精密电子仪器.贵重设备或物品维护要求较高的场所. 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收部分热量,起